來源:幼教網 2009-09-22 09:36:45
一向看似輕松的小學教師卻成為教師中壓力最大的人群,這一現象值得關注。據調查顯示,小學教師上課節(jié)數、跨學科教學情況和組織參與活動的次數最多,而且由于小學生年齡小,在各方面需要更多關照,無形中加重了教師的壓力。
77.5%的中小學教師感覺到工作壓力大,37.3%對教育工作有厭倦情緒……昨天,記者從上海市教科院獲悉,一份來自上海13個區(qū)1300多名教師關于工作壓力的調查報告顯示,當前教師存在過重的工作壓力,最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其中,小學教師承受的壓力最大,厭倦教育工作的人數最多。
調查報告的第一作者——市教科院普教所副研究員湯林春分析,教師之所以感覺壓力大,首要原因就是教師每天的工作強度大,本市中小學教師每天直接用于教育教學的時間平均達到8.57小時。3個月里教師平均參加政治學習11次,組織班級、年級各種活動9.65次,進行教科研活動9次,參加培訓7次,上公開課1.5次。
其次,教師承受的要求繁多而雜亂,75.4%的教師贊同。“現在,各方面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多,我都不知道怎么做教師了”;91.6%的教師認同“社會對教師的要求高于常人,使教師感到壓力”。此外,不少老師也表示,非教學任務越來越多,如管理學生、寫科研論文、應付各項檢查、評估,令他們分身乏術。
數據顯示,80.1%的小學教師感到壓力大,屬最重,初中教師和高中教師分別為72.7%、77.7%。對此,湯林春分析說,首先,小學也有“升學”和“分數”的壓力,雖然沒有正式的升學考試,但學校之間也存在著升優(yōu)質初中的競爭,同時小學五年級也要接受教育質量監(jiān)測,小學一年級的壓力明顯大于二年級和三年級,說明幼小銜接也是造成壓力的原因。
此外,據調查,小學教師上課節(jié)數、跨學科教學情況和組織參與活動的次數最多,而且由于小學生年齡小,在各方面需要更多關照,無形中加重了教師的壓力。
針對本市中小學教師工作壓力大的現狀,調查也對政府和學校提出相關建議:
“除了切實提高教師待遇外,我們建議建立中小學教師心理干預機制。”湯林春表示,面對工作壓力,30.1%的教師選擇了忍耐,“自己悶在心里,默默忍受”;25%的教師采取了消極的發(fā)泄方法,如“焦躁和發(fā)無名火”。
為了克服這些消極的應對方式,有必要對教師進行指導,建議組織專業(yè)機構和人員建立中小學教師心理干預網絡,提高教師應對工作壓力的能力。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