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8-19 15:04:09
混搭表演:我說你好,你說bonjour!
說到底,《戲箱》可以視為一出經典的“混搭”舞臺劇。戲種的混搭、舞臺的混搭、演員的混搭、語言的混搭……一場好看的戲中戲就在這么一個大戲箱里混搭出來了。
混搭表演:我說你好,你說bonjour!
如此完全不同的戲種在舞臺上交融拼臺一定不是件容易事。法國導演PhilippeAUCHERE和中國臺灣導演伍姍姍都一致認為:相當困難但又相當有趣。
據導演介紹,臺灣布袋戲是掌中戲,偶是比照人的樣子,有頭、身體、四肢與腳;偶戲師傅運用手掌與手指來表現戲偶的動作與姿態(tài),因為手的關節(jié)多就能給予戲偶每個不同角色(生、旦、凈、末、丑)細致的身段,掌中戲偶不僅能做仿真人的動作,如:梳頭、騎馬、撐傘……也可以做出許多特技與特效。而法國戲偶比臺灣掌中戲偶大很多,它也是布袋戲的結構,但是沒有腳。偶戲師需要把手臂舉高演出,主要操作是在手腕與偶師自己身體的移動;在偶的動作上就無法有太多變化,反而在造型與聲音下工夫,注重與觀眾的互動。法國Zonzons偶戲團是近年來在歐洲藝術節(jié)頻頻露面?zhèn)涫芎迷u的偶戲劇團,它就位于曾替里昂偶戲寫下輝煌成績的Guignool劇場,來自臺灣的偶戲團則是“林柳新紀念偶戲博物館”的專屬表演團隊,主演是臺灣78歲的布袋戲泰斗陳錫煌。平常能見識下他的偶戲技巧已數難得,何況這次還是和法國劇團混搭合作。
《戲箱》中有一處情節(jié)是,兩團相遇后,臺灣偶戲團的阿公把玩起了一輩子沒見過的法國大戲偶,法國團的團長鐵律則試著操弄臺灣掌中戲。這雖然是劇情,可也是戲外的真實情況,最初是費勁了演員的心思,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比手畫腳地互相取經,據說,兩團的演員曾一起生活排戲了六個禮拜,直到拿起對方的戲偶能以假亂真。“語言不通讓戲劇呈現也很有意思,觀眾會了解一個大概劇情,其余的便是演員配合肢體語言來表達,而各自精湛的偶戲技巧讓兩種語言有重復彼此、心有靈犀、誤解的幽默的方式出現。”Philippe和伍姍姍都對這種混搭的效果有很好的預期。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