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8-14 11:20:51
導讀:心理學家認為三歲幼兒不反抗,就不是正常兒童。即使五六歲的幼兒反抗行為也是很明顯的。何況孩子生活在信息豐富的社會,每天都可以吸收到許多信息,對人對事都會有自己的想法。
案例:一位家長曾這樣對我說:“我的孩子特別聽話,很懂事,守規(guī)矩從不惹事,對人有禮貌,做事比較認真,回家后能把老師教的東西告訴我們?墒,我們卻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不像別的孩子那樣活潑,好動,對什么事情都興趣不大,總喜歡做我們?yōu)樗才藕玫氖。他對沒有玩過的玩具,沒有見過的事和沒有接觸過的人總是躲躲閃閃的。即使別人把他的玩具搶走了,他也只是站在那兒眼睛看著不知該怎么辦……我很擔心他將來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也有一位家長對我說:“我的孩子特別不聽話,你叫他干什么,他偏不干。他太活潑好動,好像對什么都感興趣,什么都要動動,試試,什么都不怕。”
專家觀點:心理學家認為三歲幼兒不反抗,就不是正常兒童。即使五六歲的幼兒反抗行為也是很明顯的。何況孩子生活在信息豐富的社會,每天都可以吸收到許多信息,對人對事都會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家長過早地用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是不符合孩子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而且容易扼殺兒童的天性,使孩子從小失去兒童最珍貴的創(chuàng)造性人格,這會給家長留下難以彌補的悔恨。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的研究:在2—5歲兒童中挑選出同樣數(shù)量的反抗性較強的和幾乎看不出反抗性的兒童。追蹤觀察到青年期,結(jié)果前者有84%的人意志堅強,有主見,有獨立分析、判斷事物和作出快定的能力。而后者僅有26%的人意志堅強,其余的人遇事不能做決定,不能獨立承擔責任。這一研究說明,反抗行為強的孩子,長大易有堅強的獨立意志,而這一點正是21世紀的人才應具備的素質(zhì)。所以對孩子的反抗行為,家長要有正確的認識,進行正確的引導。
好育園觀點:對孩子一些不聽話的行為,應肯定孩子積極的一面,以商量的口吻提出一些建議。我想,如果家長這樣做了,孩子會從家長那里得到尊重和理解,孩子將會變得既聽話又聰明能干,有創(chuàng)造個性的孩子,從而為他以后的發(fā)展打下較為堅實的基礎。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