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luò) 2009-08-14 10:26:21
案例:
四歲半的凈凈,個性特別像媽媽,開朗活潑,尤其是語言表達能力特別強,老師都夸整個班里就屬凈凈的嘴最甜,最會說話。
但最近,老師向媽媽告了一狀,說凈凈經(jīng)常說反話,比如,歡歡的衣服特別漂亮,凈凈就說:“你的衣服好丑啊”;鵬鵬的手很臟,凈凈卻會說:“你的手好干凈啊”。
現(xiàn)在弄得全班小朋友都不好好說話了。
媽媽聽說后很生氣,回到家很嚴肅地對凈凈說:“老師今天可是表揚你了。”爸爸一看不對,問明情況,笑著說:“你不也正在用反話批評凈凈嗎?”
分析:
3-5歲是孩子發(fā)展自我意識和語言能力的關(guān)鍵期,他們希望證明自己的能力,表現(xiàn)出自己的與眾不同,所以這個時期,孩子本身就喜歡惡作劇,唱反調(diào)。
如再從成人身上,或小朋友身上感受到特殊的語言形式,比如正話反說,或口齒不清地說話,他們就會自然而然地去跟著學,到處用,并從中感到很大的樂趣。
而有的家長特別喜歡逗孩子,比如說:“這是誰的襪子,這么臭啊”,“我不喜歡你,不要你了”等。
這樣長期下去,孩子會信以為真,并為這些反話感到苦惱;
另外更重要的一點是,正話反說會導致孩子形成錯誤的行為規(guī)范,以為說話就該這樣。
因此,不管從孩子行為規(guī)范的建立上,或是個性的培養(yǎng)上考慮,家長都要盡量正常話正常說。
不過,有時正話反說會給人帶來輕松愉快的感覺,緩解壓力,并讓孩子從家長身上學到幽默和智慧,但這要分情況。最好在孩子受挫折時,才適時地正話反說。
比如,媽媽和孩子外出回來覺得累時,媽媽可以開玩笑地說:“今天還是挺輕松的啊,輕松得我都快站不住了!”
如此一來,就能給孩子傳遞出一種“用笑對抗壓力”的健康情緒示范,有助于他們學會自我調(diào)適。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