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7-31 17:41:14
設計意圖:
因為米是孩子經(jīng)常要接觸到,而且不少家長在家也經(jīng)常玩,而沙和水相對應米來說比較麻煩,尤其是沙一不安全,二玩起來也不太衛(wèi)生,不可能長期當作區(qū)域來玩,而水受季節(jié)的影響,也不可能當作長期的區(qū)域來玩,更不可能拓展開來,而米就不同,不但讓幼兒在玩中感知不同形狀、不同大小及漏斗式的容器的感受,發(fā)展小肌肉動作,而且可以拓展開來,嘗試不同的“米寶寶”玩法的不同,如糖果、在同樣的容器玩的感受就不一樣,米和糖果掉下來的聲音不一樣,等等,而且米玩過后洗干凈還可以吃,感受一粒一粒,白花花,直接明白米煮熟了就是我們吃的飯,知道我們不能撒飯、剩飯,從而讓幼兒知道愛惜糧食的道理。我們根據(jù)每個幼兒發(fā)展的特點,設計三個層次發(fā)展幼兒的能力。
第一層次:
感知裝米材料區(qū):(提供真實的物品)
。1)生活中的工具:各種裝米器具若干:如小盤、碗、小調(diào)羹、奶粉罐、紙杯等。
。2)真實的食物:米
第二層次:
感知不同材料區(qū)
成品材料
第三層次:
自制模擬生活材料區(qū)
成品材料:米、糖果、泡沫、白云豆、盆子、轱轆桶、勺子、漏斗等
目標:
1、智慧成長:
。1)能夠正確地感知裝米時容器的性能:知道“上”、“下”、“里”、“外”
。2)能夠用比較恰當?shù)卣Z言表達自己對裝米不同容器的理解:知道底空的不能裝米或知道大的東西裝米多,口子大的容器裝米容易,口子小的容器裝米困難。
。3)能進行簡單的觀察比較,逐漸開始理解“大小”和高矮,多少。
2、肌體成長:
。1)動作比較協(xié)調(diào)隨意地行走并搬運各種玩具玩米,不會將它們到處灑落在地上。
。2)愿意主動學習一些簡單的動作——撈、舀、倒、攪拌等動作
。3)愿意認識及正確的使用簡單的工具:勺子、盤子、碗、瓶子、罐子漏斗等
。4)知道餐前餐后要洗干凈手,不亂扔果殼,吃完食物要漱口,用小毛巾擦干凈小臉
3、社會性成長:
。1)樂意與喜歡的同伴分享玩具、食物等
。2)知道好玩的的東西,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學說“借我玩一下好嗎?”“謝謝”“我們一起玩吧”
4、情感成長:
(1)在區(qū)域活動時不大聲喧嘩,不影響同伴;
。2)在活動中遇到困難,不哭不叫,動動腦筋找老師或同伴幫忙
5、創(chuàng)造性成長:用各種獨特的方法,大膽地玩米。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