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09-07-22 22:21:35
為了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心理素質,使幼兒具有堅強的意志,美好的心靈,活潑開朗的個性,為造就合格人才奠定基礎,父母、教師應從小注意鍛煉孩子的意志,重視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敢精神,這是做任何事情成功的基礎。受到不同教育的兒童他們的意志力,自信心會有不同的表現,比如,有的孩子有一股韌勁,做什么事情都愿意親自試一下,有點磕碰也忍著不哭,但也有的孩子膽小怕事,碰到生人往后躲,做什么事情也不敢試一下,老師父母一批評就哭,生活自理能力差。
心理學家指出,性格是人對現實的穩(wěn)定態(tài)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習慣性行為方式,是人格的一個重要方面。性格屬于非智力因素范圍與智力因素組成心理活動兩個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的方面。堅強的性格有利于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強化腦細胞活動,使智力活動呈現積極狀態(tài),從而使人在學習工作中產生異乎尋常的高效率。在現實生活中,人的性格是多種多樣的,在各種各樣的性格中最優(yōu)秀的性格是堅強性格,具有獨立堅強性格的人具有堅持力,自制力,能不怕困難勇往直前在學習生活中不斷取得成功.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孩子自信堅強的性格呢,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
1.給孩子獨立鍛煉的機會.如單獨活動,同生人談話,與小朋友來往,自己完成作業(yè)等。即使有一定困難也要讓孩子自己去做。因為只有孩子經常完成具有一定難度的事情他才能體驗克服困難和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自信心并變得堅強起來。
2.相信和尊重孩子,要孩子在幼兒園中擔負一定責任。如老師可以委托孩子負責監(jiān)督活動室內的衛(wèi)生,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自我要求能力和堅持力,心理學也認為讓孩子擔任一定角色可以使孩子的性格像這個角色靠攏.如我班的一個幼兒個人衛(wèi)生不好,當讓他來檢查其它小朋友的衛(wèi)生后,他自己的衛(wèi)生明顯好轉并且在其它方面如自尊心,責任心,協(xié)調性等方面都有明顯改善。這個例子說明孩子的性格受老師及家長期望影響很大,所以日常生活中老師及家長應把孩子當作堅強的孩子來培養(yǎng)。
3.保持及增進身體健康。一個身體虛弱的孩子對自己的身體沒有信心,心情不好,必然怕這怕那,對人對事積極不起來,性格也就很難堅強起來。相反,孩子的身體體質好,有信心,有勇氣就容易培養(yǎng)自信堅強的性格。
4.發(fā)展良好的品德和智力。良好的品德受人喜愛和尊重,知識和智慧使人有信心,人的各種心理品質是相互影響的,培養(yǎng)各種積極的良好品德,都能有效地使孩子的性格變得堅強起來。
5.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孩子摔了跟頭不哭,打針不哭等.父母應利用孩子的好強心理,在孩子未哭之前給與鼓勵,如孩子真的不哭那么就要表揚強化效果.如有的孩子不愿意去幼兒園,常在送幼兒園時大哭大鬧,那么父母老師一方面設法消除孩子去幼兒園的不適心理,另一方面應鼓勵去幼兒園不哭才是勇敢的孩子,一旦孩子不哭了馬上應及時鼓勵,加上適當的獎勵,這樣孩子就會逐漸形成堅強的性格。
6.防止男孩女孩性別差異而形成的一些偏見。有的老師和家長認為男孩子玩布娃娃是沒出息,女孩子玩沖鋒槍不應該.好像女孩子生來就應做飯帶孩子,男孩子生來就應該舞槍弄棒,做大事業(yè)的。成人這種偏狹的觀念和做法極不利于幼兒性格的健康發(fā)展,過早的女性化損害了女孩子的的獨立性和自信心,過早的男性化也影響了男孩的細致性和敏感性。
7.對孩子要有耐心.有些孩子雖然一心想獨立自主,凡事都堅持自己做,但實際上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每件事情都無法做好,如吃飯時把桌面搞得一團糟,衣服穿得東歪西扭,有一些急性子的老師和家長沒時間等待孩子慢吞吞無秩序的自主行為。所以凡事一手包辦以提高效率和節(jié)省時間。這不但剝奪了孩子自主學習的機會,同時更導致了孩子的依賴心理。因此專家們強調父母一定要有耐心,讓孩子慢慢學著自我探索成長,千萬不可操之過急,凡是搶著“代勞”這樣的孩子永遠長不大。
8.好奇愛發(fā)問也是幼兒最大的特點,父母在面對孩子提問時,不要著急著給孩子一個標準答案,以免阻塞孩子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最好是解釋出前因后果慢慢啟發(fā)誘導。
總之,在這里如此強調獨立堅強的性格對孩子成長的必要性并非小題大做。很多具體事例都說明當一個復雜問題出現時需要人們果斷地作出決定,對性格堅強者來說遇到問題能沉得住氣冷靜分析;而性格軟弱者則不同,他們往往思前想后優(yōu)柔寡斷以致把事情干壞?梢妶詮姫毩⒌男愿駥⒆映砷L非常重要,既然老師和家長為了孩子成長不惜功夫,多方培養(yǎng),努力提高幼兒素質就千萬不要忽視了這個重要方面。這樣,他才能體驗克服困難和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自信心變得堅強起來。
中國人民解放軍白求恩國際和平醫(yī)院幼兒園施韻紅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