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09-07-22 22:15:17
課堂教學審美化是認知活動和審美活動的有機結合,它要求教師用美學的眼光來思考課堂教學諸要素,以美的原則來優(yōu)化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結構、教學手段,給學生展示并使之感受理解教學內容的審美因素,組織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充滿自由的創(chuàng)造性審美活動。置身于這樣一個美的境界,學生就能在喜悅、悅納氛圍中有效地掌握知識、發(fā)展情感、鍛煉意志、訓練技能,獲得素質的全面提高。課堂教學審美化的要素主要有:
一、教學目標和諧美
教學目標和諧美,就是要求教學目標必須從知、情、意、技、能等方面全面規(guī)劃、考慮各方面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關系,把學生的發(fā)展方面定位在和諧上。
。ㄒ唬嫿ㄕw性教學目標。以學生整體素質為核心,建立不同方向和維度的基礎知識訓練、技能訓練、意志品質訓練、情感培養(yǎng)四個子目標,從四個子目標出發(fā),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制定分支目標,體現出教學的整體性。
(二)確定重點的訓練目標、改變以往只突出知識訓練的偏向。根據教材特點和訓練體例確定重點,保證素質的整體協調發(fā)展。
(三)理清目標之間的聯系。
聯系意味著和諧,因此不能單打一地制定和實施目標,而應將知、情、意、技、能融匯于一體。
。ㄋ模┲朴唽崿F目標的策略。即在制定目標的同時,也尋求實現目標的最佳切入口。
二、教學內容形象美
教學內容形象美就是展示教學內容中各種美的形象,使學生在審視、感受、理解、再造形象美的過程中獲得知、情、意、技、能的發(fā)展。
。ㄒ唬┨崾久。就是挖掘并呈現教材中的各種審美形象,使學生得以按照美的規(guī)律綜合協調發(fā)展。
。ǘ├斫饷。這個過程是對教學內容中的形象美通過看、聽、觸和大腦思維感知、分析、欣賞的全過程。(三)創(chuàng)造美。在理解教學內容美的基礎上,我們引導學生展開創(chuàng)造的翅膀,再造形象美,表現自己心中美好的情感。
三、教學結構組織美
教學結構組織美應使課堂教學活動具備完整性、有序性、嚴密性和節(jié)奏性。“完整性”體現有引人入勝的開頭,熱烈探索的高潮和嚴謹清晰的結尾,是學生心理發(fā)展的全過程;“有序性”指結構中的諸要素層層遞進,前者為后者鋪墊,后者為前者發(fā)展;“嚴密性”既體現知識的科學嚴密性,又體現活動環(huán)節(jié)符合學生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節(jié)奏性”體現教學活動的張馳結合,既嚴肅緊張又輕松活潑。
四、教學方法藝術美
教學之所以被稱為一種藝術,是基于教學方法技能上的追求,賦予教學技能方法以藝術的美,能令學生快樂、喜悅、迷醉。通常的方法有:
。ㄒ唬┬蜗笾庇^法。根據教學內容采用多種現代化教學手段給學生提供具體可感的形象,把學生的審美體驗推向高潮。
。ǘ┣榫w感染法。“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學生不是單純接受知識的機器,他們天真活潑、情感豐富。情動才能心動,入情才能入心。
。ㄈ┣榫潮硌莘。入情入境地體驗、想象、表演,可加深認知活動,將認知推向創(chuàng)造階段,實現整體性教育功能。
。ㄋ模┠:虒W法。即以模糊、不確定的表達來激發(fā)誘導學生,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在進行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力,獲得審美享受。
。ㄎ澹┬〗M探究法。讓學生在一種充分平等的交往中求真、啟智、把學習活動變得自由、輕松。
五、反饋過程互動美
反饋過程互動美,追求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相互尊重、平等合作,使學生樹立責任心、自信心、自尊心、進取心、安全感、成功感,提高主體意識、參與意識,并充滿創(chuàng)造熱情。
。ㄒ唬┰诨又型瓿蓪W習材料。教師要淡化“教”的威嚴,充當“導”的角色,還給學生自主權。
(二)在互動中展開評價。采用好中評劣,全中評缺,多表揚、鼓勵的評價方式,逐漸構建起師生間、學生間的互相評價機制。
(三)在互動中進行語言交流,使學生在不斷的語言交流中獲得新知,發(fā)展情感,提高教學效益。沈永清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