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網 作者:魯杰 2009-07-19 18:07:32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不要擔心挫折,應該擔心的是怕挫折而不敢讓孩子做任何事情。”
人的一生中,不同時期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逆境,有些人能樂觀對待,有些人可能一蹶不振。對待逆境的不同反應,可以追溯到兒時的教育。
為人父母,想得更多的是怎樣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最好的環(huán)境,包括衣食住行等物質生活,同時也包括情感、心理等精神需求,惟恐讓寶寶受一點兒精神或情緒上的不良刺激,總是呵護備至?墒沁@樣養(yǎng)大的孩子面對困難容易不知所措,容易退縮、失敗。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不要擔心挫折,應該擔心的是怕挫折而不敢讓孩子做任何事情。”
龍龍的媽媽提起3歲多的兒子時說:“龍龍怎么什么事情都要我出面呢?”一天,媽媽去幼兒園接龍龍,本來兩個人都已經走到大門口了,龍龍又把媽媽拉住了。原來,今天別的小朋友都因為吃菜好得到蘋果娃娃了,而龍龍沒得到,看到龍龍這么難過,媽媽只好去找老師請求道:“王老師,你給龍龍一個蘋果娃娃吧!他吵著要!”老師說:“他不吃青菜。”媽媽笑著說:“我家龍龍就是這樣,別人有的他也要有,你給他一個吧!我回家再讓他吃一些蔬菜!”老師只好無奈地把蘋果娃娃給了龍龍。
和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時候,媽媽總是鼓勵龍龍當?shù)谝幻,這樣做的目的是希望他好強,有進取精神,有競爭意識。結果是,倘若沒有得到第一名,龍龍就非常難過,哭得很傷心。不管媽媽怎樣解釋都不行,非要重來一次得第一,如果小朋友不跟他跑,他就會又哭一場,這樣不是太經不起失敗和挫折了嗎?
人腦的發(fā)育在6歲以前已完成90%,如果在這個時期,父母過分包辦就會束縛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使孩子在遇到困難時,采取消極的方式。反之過分干涉,不讓動這干那,孩子在過分的保護和管制下,當獨自面對問題時,就會束手無策。因此家長要培養(yǎng)寶寶的挫折商。
簡單地說,挫折商就是一個人面對逆境振作起來的能力,也叫逆境商。當面對挫折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應,在具有相差不多智商和情商情況下,逆境商對一個人的人格完善和事業(yè)成功起著決定的作用。研究證實:一個人的挫折商越高,越能化危機為轉機。一個人事業(yè)成功必須具備智商、情商、逆境商這三個成功的重要因素。高智商的人并不意味著事業(yè)成功,只有同時具有高情商,高逆境商的人才能使他事業(yè)有成。
喜歡蘋果娃娃是每個孩子的需求,龍龍當然也不例外,但需求是要靠自己的努力來滿足的,而不是通過家長幫著說好話來獲得的。龍龍的媽媽一來沒對孩子的需求和努力的關系很好地執(zhí)行,二來沒有配合幼兒園老師。媽媽應該讓孩子感覺到社會的規(guī)則是一致的。孩子一時沒有得到,通過努力后就會更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試想,將來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誰來幫助呢?
事實上,即使家長不鼓勵孩子得第一名,但喜歡爭第一的孩子越來越多。在家里做什么事情當然總會是第一的,大人都謙讓他。可將來在同齡人中,競爭的規(guī)則就不同了。因此平時當孩子失敗的時候,家長首先學會對孩子正確的評價,指出孩子哪方面更強;其次要教會孩子技巧并鼓勵他嘗試;再者要教孩子苦練才能取得成效。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孩子的能力,否則,將不利于培養(yǎng)挫折商。
培養(yǎng)挫折商要讓孩子在教育中學到——
1.生活中常常會有挫折、失敗和難題。
2.挫折不是一件丟臉的事情,挫折不是永遠的失敗。
3.面對挫折要樂觀向上,挫折越大,情緒越應飽滿。
4.努力能使挫折轉變?yōu)槌晒Α?/p>
5.遇到挫折要尋求解決的辦法。
父母應注意對孩子挫折商的培養(yǎng),這樣才能使他長大后能從容應對逆境——
對策:
用“同理心”面對孩子
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困難和挫折,他所面臨的逆境在成人面前也許根本不值一提,但對于孩子卻是莫大的打擊,父母要用和孩子一樣的心理去看待這件事。比如孩子養(yǎng)了許久的寵物突然丟失或死亡,對于孩子們來說是無法接受的,父母和他一起悲傷的同時要告訴孩子生命的規(guī)律,幫他從悲傷中走出來,切忌嘲笑和不屑一顧。
從父母的態(tài)度中學習自信
經常交給孩子一些完成起來有一定困難的任務,并充分信任孩子,即使做壞了或者造成一定損失,也應該鼓勵孩子,積極幫助孩子找出問題所在,再重新開始。告訴孩子:你一定能行!如2歲多的孩子因好奇拿一個瓶子,他單手握著瓶身,因為手小拿不住結果掉在地上,這時家長不能責備他,而要告訴他應該手握瓶頸較細的部分,并鼓勵他再去嘗試。
教孩子學會等待
從孩子七八個月開始,我們就需要讓孩子學會在有要求時要“等待”。例如:給孩子喝奶時,告訴他奶涼了才能喝;學精細動作時,給孩子一塊包著糖紙的糖,告訴他自己耐心剝開才能吃到糖;排隊上汽車時,教育孩子遵守規(guī)則才能達到目的。學會等待,是我們對付逆境的一大能力。
適當讓孩子吃點苦
除了給予愛之外,還應該有適當?shù)膽土P手段,使他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孩子的好心情才能長久。不能由著孩子任性、自私、怕苦、怕累,這一切必須從小定下規(guī)矩,讓孩子遵守。還要鼓勵孩子講出每天的感受,對于積極的情感給以贊揚,對于消極的情緒給以疏導。
不要輕易滿足孩子的要求
要讓孩子明白:想得到一個東西,必須自己付出。只有經過自己努力獲得的東西,才是最好的,最值得珍惜的。
給孩子定任務
交給孩子一項任務,其實對于孩子來說也是一種逆境,我們不但希望孩子能夠完成,更希望他有所創(chuàng)造。例如對孩子說:“你今天在幼兒園的剪紙真漂亮,可惜被小朋友看的時候撕壞了,明天我們能剪一個更漂亮的嗎?”當然這種要求不能過高,不切實際的要求會打擊孩子在應付逆境時的信心。
*樂觀向上的情緒尤為重要
面對挫折應該是一種“痛并快樂著”的狀態(tài),要讓孩子以樂觀情緒堅強地挑戰(zhàn)挫折。
培養(yǎng)挫折商需要注意——
1.強調人的全面發(fā)展商
對兒童教育而言,不應該偏重哪一種商數(shù),今天智商、明天情商、后天體能商、再后天挫折商等等。更不能當一種潮流來臨時,從一種極端走向另一種極端。如當社會上關注情商時,就把貶低智力作為抬高情商重要性的依據(jù),這實際上都是對個體發(fā)展理解有誤所致。
教育中應強調個體的全面發(fā)展,這才是主導的教育觀,即強調智商、情商、能力商、體能商,無論社會衍生出多少種關于個體發(fā)展的商數(shù)來,我們始終強調人的全面發(fā)展商。
2.重視影響個體成長的環(huán)境商數(shù)
重視個體的全面發(fā)展商數(shù)歸根結底要重視影響個體成長的環(huán)境商數(shù),也就是環(huán)境(教育)質量,只有為個體成長創(chuàng)建一個完美的、高質量的發(fā)展環(huán)境,并確保這種環(huán)境的持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才能最終實現(xiàn)個體的理想發(fā)展。因此,我們強調環(huán)境商數(shù)的重要性和穩(wěn)定性,才能最終實現(xiàn)個體的理想發(fā)展。因此,我們強調環(huán)境商數(shù)的重要性超過強調其他一切!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