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網(wǎng) 2009-07-19 17:17:53
女兒不再是刁蠻公主——了解并正確對待女孩的情緒
當寶貝女兒告訴父母她遇到的問題,或遇到的困難時,父母常常會馬上就告訴她解決問題的辦法。有時,父母還會為自己的做法而洋洋得意,然而這些小女孩卻常常不領情,有時還會大發(fā)脾氣。
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們慢慢來分析。
一位媽媽曾這樣說過:
當女兒哭泣或心情不好時,我不想聽她訴說,而是直接告訴她我的想法,直接給她解決問題的方法。然而女兒卻告訴我:“我在這件事情中解脫出來需要一段時間。”如果我不理會她說的這些,繼續(xù)給她講一些我認為很有效的方法,女兒就會不理我,或者沖我發(fā)脾氣。
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學會了盡量讓她傾訴自己的感覺和想法,并且我還學會了對此不做任何評價。當她基本平靜下來之后,我再告訴她我的想法。這樣,我就努力從一個說教者轉變?yōu)榱艘粋傾聽者。
在女兒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時常會扮演救苦救難的大英雄的角色,似乎不顯顯自己的身手,父母的自豪感就會受到損害。然而,每當父母扮演“救世英雄”時,女兒的情緒卻會更糟糕,有時甚至還會引起親子間關系的沖突。
一天放學后,10歲的梅子哭著跑回了家:“媽媽,體育老師說我身體協(xié)調性不好,他不允許我進入學校體操隊。”
“他怎么可以這樣呢,我馬上打電話問問他是怎么回事。”說著,媽媽開始找電話本。
但讓媽媽很驚訝的是,梅子對媽媽的“打抱不平”并不領情,她哭著對媽媽說:“既然你決定這樣做,那就隨你的便吧!”說完跑進自己的房間里,“砰”的一聲把房門關上。
媽媽被女兒這種激烈的情緒著實嚇了一跳,最終也沒有給女兒的體育老師打電話。
后來,梅子向媽媽如實地道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不想知道解決辦法。媽媽,我只是想發(fā)泄一下。”
在與梅子多次的溝通中,媽媽也意識到女兒并不喜歡自己“救世英雄”的角色。于是,每當女兒再向她傾訴某件事情時,媽媽總是這樣問:“你是想聽聽我的建議和想法,還是只想向我傾訴一下呢?”當這種方法采用之后,媽媽很少再與梅子產(chǎn)生沖突。
當女兒漸漸長大,摔門事件對于父母來說可能是很平常的事情。也許父母對此傷心、難過,甚至生氣過,但在不了解女兒情緒的情況下,父母做出的任何幫助女兒的措施都是無力的。但當父母了解了女孩的情緒之后,也許并不需要語言,僅僅是父母一個認可的眼神、一個關愛的動作,就能使女兒從不良的情緒中擺脫出來。
給父母的建議
對于正在不斷成長的女兒來說,她不僅有很多情緒需要向父母傾訴,更多的時候,她還需要父母認同、肯定并接納她的情緒。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