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7-17 16:42:39
幼兒教育小學化,指的是幼兒園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將幼兒當作小學生來要求,企圖拔苗助長的一種做法。目前,在珠海市乃至全省、全國大部分民辦幼兒園和相當一部分公辦幼兒園中,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日趨嚴重,且呈加速蔓延之勢。這是極為有害的一種傾向,需教育部門下大力氣加以糾正。本文愿就此問題進行探討。
一、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具體表現(xiàn)
幼兒教育小學化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在行為規(guī)范方面,要求幼兒象小學生一樣遵規(guī)守紀,少動少玩。不少幼兒園將小學對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要求搬到幼兒園來,往幼兒頭上套。比如對老師要絕對服從,要馴順聽話,不許頂嘴,不許辯解,不得沒禮貌;上課要專心聽講,不許開小差,不許玩小動作,不許說話,坐姿要端正,精神要集中,回答問題要舉手;課間不許追逐打鬧,不許跳躍奔跑,不許高聲喊叫,要安靜地休息或做游戲,做好上下一課的準備。凡此種種,不一而足。這些要求用于規(guī)范小學生的行為尚且有失偏頗,用于規(guī)范幼兒的行為就更顯荒唐。
。ǘ┦窃趯W習知識方面,要求幼兒象小學生一樣以學為主,刻苦學習。不少幼兒園違背素質教育原則,不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綜合素質,不是組織幼兒從游戲中學習,而是要求幼兒象小學生那樣聽課,象小學生那樣學知識,象小學生那樣做作業(yè),辦園方向和辦園目標嚴重脫離幼兒實際。講課則一味向幼兒灌輸知識,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圖案色彩,缺少生動的游戲,干巴巴的說教索然無味;課講完后則要求幼兒做作業(yè),一個字母或一個字抄寫十遍甚至一頁,還有計算、英語、常識等等,作業(yè)一大堆,幼兒園里做不完,回到家里還要做。幼兒園以學知識為主,本已偏離了正確的辦園方向;要求幼兒象小學生那樣學習,則更是危害不淺。
二、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危害
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完全違背了幼兒教育的規(guī)律和宗旨,其危害是顯而易見的。
(一)扼殺幼兒天性,嚴重損害幼兒身心健康。幼兒的天性就是好動好玩,他們對什么事物都懷有一種新奇感,都想動,都想玩。他們在游戲玩耍中得到樂趣,在游戲玩耍中得到知識,在游戲玩耍中進入人生。幼兒正處于身體早期發(fā)育成長期,身心極為脆弱。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做法從根本上忽視了幼兒的生理及心理特點,剝奪了幼兒的童真童趣和游戲玩耍的權利,扭曲甚至扼殺了幼兒的天性。說得嚴重點,這種教育模式是對幼兒人性的粗暴踐踏,對幼兒生理和心理的一種摧殘,將會嚴重影響幼兒身體的正常發(fā)育,嚴重影響幼兒心理的正常發(fā)展,嚴重影響幼兒的健康成長。
。ǘ┡c社會要求相脫節(jié),不符合新世紀用人的需要。幼兒教育雖與培育人才相距較遠,但卻是人才培育鏈條中最基礎的一環(huán),將在幼兒未來的成長中起到重要的基礎性作用。幼兒教育必須與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緊密結合,按照社會用人需要培育幼兒,讓幼兒再經(jīng)過初等、中等、高等階段的教育,成長為社會有用之才。21世紀是知識經(jīng)濟時代,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趨向日益突出,競爭激烈。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新形勢要求21世紀的建設人才必須富有開拓性和創(chuàng)造精神。而在幼兒教育小學化這種教育模式下“培育”出來的幼兒,或是幼年老成式的“小老頭”,或是俯首貼耳的“小綿羊”,或是死讀書、讀死書的“書呆子”,沒有朝氣,沒有活力,沒有開拓性和創(chuàng)造精神,難以承擔新世紀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歷史重任。因此可以說,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與社會的用人需求是格格不入的。
。ㄈ┡c小學教育相脫節(jié),對小學教育形成負面影響。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要求幼兒象小學生那樣學習知識,學習本應由小學生掌握的知識,這種拔苗助長的做法,結果將會適得其反。首先,幼兒園對知識的強化灌輸和強制學習的做法淡化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敗壞了幼兒學習的胃口,使部分幼兒對學習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害怕乃至恐懼,厭學情緒由此而生;其次,由于幼兒園搶學了小學低年級的部分知識,幼兒到了小學上這些課程的時候,容易因為“我已懂”而不專心聽課,不認真學習,反而會使部分幼兒養(yǎng)成不認真聽課、不完成作業(yè)等不良學習態(tài)度;第三,由于幼兒園缺乏?平處,所傳授的知識不一定正確和準確,如不正確、不準確,幼兒到了小學便會先入為主,很難糾正,反而誤人子弟,特別是英語口語,如發(fā)音不準,比完全不懂英語的學生還難教;第四,幼兒園學過的知識到了小學再學一遍,這是教育資源的一種浪費;第五,幼兒園開設的一些課程未能與小學課程相銜接,如英語,從小學一年級就開設英語課的學校并不普遍,即使幼兒園英語學得再好,到了小學三年級、四年級開設英語課的時候,原來在幼兒園所學的英語知識早就忘光了,其實并未能對幼兒的英語學習產(chǎn)生基礎性作用或促進作用。
三、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原因
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產(chǎn)生,原因是多方面的。這里面有幼兒園的責任,有家長的責任,有社會的責任,有教育部門的責任,還有教材編寫者的責任。
——幼兒園辦園宗旨不端正。大部分民辦幼兒園和許多自負盈虧或承包性質的公辦幼兒園不是真正把培育全面發(fā)展的幼兒、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作為辦園的宗旨,而是一味“向錢看”。為了多收幼兒、多賺錢,這些幼兒園一味迎合家長望子成龍和社會拔苗助長的心理,不顧幼兒的年齡實際、身心實際、接受能力實際而開設一些不該開設的課程,向幼兒提出過高的學習要求,以求幼兒拿出學習成績來,滿足家長的虛榮,并以此作為“辦園成績”向社會炫耀,以提高本幼兒園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幼兒教師業(yè)務素質偏低。一部分幼兒教師對自己所從事的幼兒教育缺乏理性思考,對幼兒教育的宗旨、意義和目的的認識若明若暗,甚至錯誤地認為只要將知識傳授給幼兒就是正確的、成功的,傳授得越多越好。他們并不懂得素質教育,并不懂得全面發(fā)展,并不懂得幼兒身心特點,并不懂得教育規(guī)律。殊不知,他們拔苗助長的做法不但不能真正幫助幼兒學習知識,反而為幼兒健康成長設置了障礙。
——幼兒園教材脫離幼兒實際。縱觀我們的幼兒園教材,不管是書店發(fā)行的還是教育部門征訂的,不管是統(tǒng)編的還是地方編寫的,不管是權威性的還是“出身低微”的,大都在量方面偏大偏多,在度方面偏深偏難,嚴重脫離幼兒身心實際和認知能力實際。這樣的教材,實際上就是幼兒教育小學化的“總指揮”。
——教育部門對幼兒教育指導、監(jiān)督力度不足。面對日益蔓延的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政府教育部門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或者是視而不見,或者是予以默許,總之不見教育部門對這種錯誤傾向予以制止和糾正。更有甚者,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門還從活動組織、評獎、職稱評定等方面不自覺地為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推波助瀾。
——幼兒家長和社會對幼兒園的評價標準發(fā)生偏差。許多幼兒家長把上幼兒園混同于“上學”,他們認為,上學自然要學知識,哪間幼兒園所學知識多,就把小孩送到哪間幼兒園去。他們以自己的小孩所學知識多作為炫耀的資本,津津樂道,其喜洋洋。社會輿論也普遍以所學知識多少作為評價幼兒園好差的標準,迫使大部分幼兒園為了生存和發(fā)展而走上了幼兒教育小學化的道路。
四、糾正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措施
。ㄒ唬┘訌妼τ變航逃谥嫉男麄鳎岣呷鐣䦟τ變航逃恼J識。幼兒教育事關21世紀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大業(yè),教育部門應充分發(fā)揮其政府職能部門的協(xié)調作用,發(fā)動報社、電視臺、電臺切實加強對幼兒教育的宣傳,讓全社會充分認識幼兒教育的宗旨、意義和目的,糾正“小孩上幼兒園主要就是學習知識”的錯誤認識,調整對幼兒園的評價標準,懂得成功的幼兒園并不在于向幼兒傳授多少知識,而在于培養(yǎng)幼兒的集體意識、自立能力和奮發(fā)向上精神,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只有提高全社會對幼兒教育的認識,正確調整家長和社會對幼兒園的評價標準,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才能有效得到糾正。
。ǘ┰谟變航處熤虚_展一場教育思想大討論,提高幼兒教師業(yè)務素質。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根源,歸根到底還是教育思想不端正。幼兒教師是幼兒教育的直接實施者,端正幼兒教師的教育思想,對糾正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有必要在全體幼兒教師(含幼兒園辦園者和幼兒園園長)中深入開展一場教育思想大討論,將全體幼兒教師的教育思想徹底扭轉過來,使之適應幼兒園素質教育的需要。
。ㄈ┻M一步加大教育部門對幼兒園指導、監(jiān)督、管理的力度。教育部門對糾正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教育部門的態(tài)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社會對幼兒園評價的取向。因此,建議教育部門進一步加大對幼兒園指導、監(jiān)督、管理的力度。在幼兒教師評比和職稱評定中,必須考察其教育思想是否端正,是否有幼兒教育小學化的現(xiàn)象,如果有,則不能評其為先進,不能讓其通過職稱評審。要強化評估年審機制,在幼兒園年度評估審驗時,調整對幼兒園的考核評價標準,對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嚴重的幼兒園實施誡勉或警告,限期要求整改,對整改達不到要求的,應取消其辦園資格。要通過明查暗訪、定期座談、接受投訴等方式,強化對幼兒園的監(jiān)督。要經(jīng)常對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予以指導,加強幼兒教師培訓工作,要求幼兒園端正辦園宗旨,確保幼兒健康成長。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