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7-17 14:23:32
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認為:人自出生起,心理發(fā)展已經(jīng)開始,而且在生命的最初三年中其發(fā)展最為迅速,在這一時期,積極地關心孩子的發(fā)展比其它時期更為重要。在“早期教育向前延伸”的呼吁之下,我們開始關注3歲前嬰幼兒的教育問題,努力使學前三年向四年、五年延伸。托班(即小小班)是針對2周歲左右嬰幼兒身心發(fā)展特點,在幼兒園內(nèi)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充分挖掘他們的發(fā)展?jié)撃,在促進嬰幼兒健康發(fā)展的同時使嬰幼兒教育與幼兒教育銜接、協(xié)調(diào)、有序發(fā)展。
一、對孩子的心靈傾注關愛,創(chuàng)設親情氛圍。
托班的孩子年齡實在小,剛入園時他們用哭鬧拒絕周圍的一切,我們使出渾身解數(shù),變著法地逗他們開心,讓他們盡快地適應集體生活。
1、母愛療法。寶寶一出生,第一個接觸的就是母親,他們對母親的依賴程度很難用語言來描述。當他們突然離開母親進入陌生的環(huán)境生活,唯一的感覺可能就是孤獨與恐懼。我們用母親般溫暖的胸懷擁抱他們、用有力的雙手呵護他們、用喃喃細語驅(qū)散他們的孤獨和恐懼。
2、滿足療法。膽小的孩子經(jīng)常抱著自己的寵物不松手,或一塊毛巾、一塊手帕、一個絨毛玩具等等,這或許是他們寄托感情的一種替代物。就讓他們抱著吧,幼小的心靈或許能得到些安慰。
3、轉移療法。幼兒園各式各樣的玩具、有趣的大型滑梯再加上老師刻意準備的好吃的食品是轉移孩子注意力的好“幫手”,這種方法簡單易行大多數(shù)老師愛采用。
4、表揚療法。很多孩子愛戴“高帽子”特別是2歲左右的小孩子更是如此,老師如果在這時恰倒好處地拿起“表揚的武器”將起到良好的效果。不哭鬧的孩子在他們的額頭貼個五角星、獎勵個小玩具等等,讓他們感覺到自己是被老師關注的。
二、對孩子的能力注重培養(yǎng),創(chuàng)設游戲的氛圍。
2歲左右的寶寶的能力水平和知識經(jīng)驗都很缺乏,周圍的一切對他們來說都是未知數(shù)。他們不會端杯子喝水,不會穿鞋子,穿衣服,也不會摘掛毛巾。我們根據(jù)托班孩子的能力水平創(chuàng)設出了獨具特色的游戲環(huán)境。如:游戲區(qū)設置了“動手樹”,讓小朋友練習扣紐扣,拉拉鏈;粘一排小掛鉤,掛上漂亮的衣服、鞋、帽子,讓小朋友練習摘掛;教室門口擺放了幾個會活動的“木娃娃”,吸引寶寶為他們穿脫衣服、褲子等。在仔細的觀察中老師發(fā)現(xiàn)大部分寶寶接水喝時不會把杯子口向上,總把水灑了一地。我們適時創(chuàng)編了“運豆豆”的游戲,請寶寶用杯子進行運豆豆比賽,比一比那個寶寶運豆豆時不把豆豆灑出來而且速度最快。在有趣的游戲中掌握了正確拿杯子的方法,為寶寶自己完成接水喝任務打下基礎。
對于寶寶獨立能力的培養(yǎng)我們堅持做到“該放手時就放手”。每天午睡起床讓寶寶自己嘗試著穿鞋。剛開始老師穿一只,寶寶穿另外一只。逐步過渡到寶寶自己一個人穿,老師在一旁觀察、引導、鼓勵,在一次次的反復練習和不斷糾正中自然而然學會了穿鞋。
寶寶吃飯是最棘手的問題,他們大多是邊吃邊玩,常將飯;驕脺喩砩舷露际。我們注重發(fā)揮“寶寶衣”的作用,讓家長配合給吃飯困難的寶寶準備了兩件“寶寶衣”。穿上“寶寶衣”吃飯的寶寶可開心啦!剛開始,老師鼓勵寶寶吃飯時要嘴對好碗,慢慢地引導寶寶保持“寶寶衣”的干凈,每周五比一比,看一看,誰的“寶寶衣”最干凈,到學期末爭取脫掉“寶寶衣”吃飯。針對寶寶亂扔米粒、骨頭等壞習慣,我們在每張桌子上貼上小動物圖片,引導寶寶將骨頭送給小動物吃,既幫助寶寶改掉了壞習慣,又培養(yǎng)了寶寶對小動物的同情心,同時幫助寶寶看著小動物認準自己的位置,真是“一舉多得”呀!
三、對孩子的行為正確引導,創(chuàng)設寬松的氛圍。
2歲左右孩子的注意力極易轉移,開學最初的兩周內(nèi),我們盡量安排一些自由、無意識的小組游戲,讓他們在玩中逐漸增長本領。日常工作中,我們做到在游戲中突出隨意,在生活環(huán)節(jié)中滲透教育。每天游戲時老師準備好各種各樣的玩具、材料讓孩子們自己玩,老師以參與者、合作者、玩伴的身份參與、指導游戲,和他們一起玩,一起收拾玩具。這種隨意性游戲環(huán)境使孩子們感到很輕松,沒有心理壓力,許多良好的行為習慣在游戲中自然而然形成了。
許多孩子在家是人中龍鳳,所以在幼兒園內(nèi)稍不如意就用小手打人,小腳踢玩具。針對這一情況,老師看在眼里,想在心里,沒有訓斥、沒有強迫命令,堅持以正面教育為原則,在似乎不經(jīng)意中卻淡化了寶寶的不正確行為,培養(yǎng)了托班孩子在集體中的交往和與同伴相處的能力。
四、對孩子的學習逐漸滲透,創(chuàng)設生活化氛圍。
2歲左右是人的一生中的語言爆發(fā)期,在這一時期,對孩子進行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為此我們將學習目標重點定位在培養(yǎng)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上。主要通過故事、游戲、音樂、日常生活中的對話等手段來培養(yǎng)幼兒的傾聽能力、大膽交往的能力及口語表達能力等。
我們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特點、生活經(jīng)驗、選擇了融趣味性、知識性于一體的教材。如:把生活中鮮活的小白兔、小鸚鵡、小麻雀、小蝸牛、小狗等請進課堂;一些農(nóng)村中常見的花生、蠶豆、紅豆、黃豆、稻谷是發(fā)展他們的大小肌肉、提高他們認知能力的好玩具;隨手取來的胡蘿卜、青椒、藕片、黃瓜等做成的蔬菜印章是孩子們用來作畫的好工具……孩子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
我們把托班教育納入幼兒教育的范疇之中,統(tǒng)一規(guī)劃、統(tǒng)一管理。在重視保育的同時加入教育的因素,尋找出一套適合小年齡嬰幼兒的教育策略,使早期教育逐步向零歲延伸。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