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資源 2009-07-16 10:00:18
銜接班是暑期很多家長的備選之一,尤其對處在轉折性年級的學生家長來說。但是,看似既能學知識,又有考勤制度的銜接班,真的適合你的孩子嗎?花錢讓孩子上了銜接班,他們的成績就能在開學后來個大轉變嗎?在部分家長和有關專家的意見及實用性建議中,也許您能獲得一些啟發(fā)。
家長聲音
董相成(兒子8歲,一年級):兒子6歲的時候上過一次一年級,當時他根本不知道上學和幼兒園的區(qū)別:上課時離開座位到處逛,隨便發(fā)言;生活自理能力差,也不會和小朋友交往,不到兩周我就給他辦了退學。后來,找了一家專業(yè)的幼小銜接機構上了一年,去年秋天再讀一年級時,兒子很快就適應了。
孫婉婷(女兒6歲,幼兒園大班):我考察了近20所幼小銜接班,發(fā)現大多數不過是把一年級的東西提前灌輸給孩子,還有的雖然引導孩子適應小學的行為規(guī)范,但太死板,讓孩子對上學產生恐懼感。我理想中的幼小銜接班應該既給孩子充分的尊重和思想自由,又能引導孩子遵守秩序,以生動、活潑的形式涉及科學、藝術、經濟等內容,綜合提升孩子各方面能力。
專家觀點
幼小銜接主要是能力銜接
出場專家:曹云昌,山東現代兒童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
兒童從幼兒園向小學的過渡,往往會表現出學習不適應、社會性不適應和心理不適應,其中學習不適應最為明顯,如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閱讀困難,經常添字、漏字;書寫困難,做作業(yè)拖拖拉拉;理解能力差,不能依照老師的指令聽說讀寫等;社會性不適應主要表現為自控能力差,規(guī)則意識差,交往困難等;心理不適應源于幼兒園里有老師呵護,而到小學要逐漸自立。幼小銜接的重要內容應該是專注力、學習方法、學習興趣、培養(yǎng)良好習慣。
幼小銜接的關鍵不是知識的銜接,而是能力的銜接,應該從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能力和良好習慣入手。學習能力包括視覺專注能力、聽覺記憶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交往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良好的習慣包括生活習慣、行為習慣、學習習慣、語言習慣、思維習慣,還要加強孩子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的培養(yǎng)。
最好別提前學拼音和寫字
出場專家:葛靜萱,緯二路小學語文老師
幼小銜接很重要,但挑選合格的銜接班更關鍵。很多家長認為銜接就是提前學習一年級的課程,而一些銜接班為了迎合這種心理,把幼小銜接簡單化為提前教孩子一年級語文、數學,使孩子提前“小學化”。這樣孩子升入小學后進課程學習成了“炒剩飯”,對學習內容沒有新鮮感,很容易在課堂上走神兒、做小動作,最終導致成績跟不上。
其實,家長可以讓孩子識識字,會20以內的加減法等,但不要提前學拼音和寫字,銜接班里大都不是專業(yè)老師,很容易讓孩子把基礎打歪,再糾正就困難了。而且,孩子6歲前也最好別寫字,容易傷害他們的手部小肌肉,但是家長可以通過繪畫等活動來開發(fā)孩子的手眼、手腦協調能力,為日后學寫字打基礎。
多說兩句
幾個小游戲讓銜接更順暢
一些簡單的游戲也能幫助家長給孩子做好幼小銜接的準備。如通過下棋、夾豆子和計時完成任務等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力;在家里給孩子布置一個學習角,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自覺意識和自豪感;讓孩子做家務、整理自己的物品,培養(yǎng)自理能力;多帶孩子參加集體活動,培養(yǎng)他的交往能力。在開學前,調整孩子的作息,灌輸給他小學生的一日常規(guī),還可以帶他提前去熟悉校園。
家長可嘗試著給孩子布置任務
比如給父母講故事、繪畫等,并要求孩子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保持安靜、注意力集中;給孩子規(guī)定好作息時間,切忌由著孩子的性子來,以增強孩子的時間意識和約束力。
幼兒園大班和小學之間的銜接不能忽視,需要家長和孩子共同努力,平穩(wěn)過渡才能為孩子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