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崇文二幼 2009-07-10 16:28:15
這是寶寶班小朋友的第一次繪畫課,“我們今天要給這個大蘋果涂上漂亮的顏色。”小樊老師正拿著一張畫有一個大蘋果輪廓的繪畫紙,和小朋友們說著這節(jié)繪畫課的內容。……“咱們要給大蘋果涂上紅紅的顏色。現在請小朋友們從你的筆盒里拿出一根和老師一樣的、紅顏色的油畫棒來。”小樊老師一邊手里舉起一根紅色的油畫棒一邊提出要求。本來很平常的一個要求,可是奇怪的事情發(fā)生了。沒有幾個孩子正確地拿出了紅色的油畫棒,反而拿出其它顏色筆的孩子更多一些。有拿綠色的,有拿黃色的,有拿棕色的,還有拿黑色的……
在繪畫課上,孩子不認識顏色,這可是個麻煩的問題,所以班里的幾個老師商量了一下,應該先教孩子們認識顏色。那怎么讓孩子們認識這些顏色呢?于是,我們先對全班孩子進行了關于幼兒認識顏色的已有經驗的了解。在了解中,我們分別使用了實物和彩色紙逐一對孩子進行了提問。比如“你知道這個香蕉是什么顏色的嗎?”我一邊指著一根黃色的香蕉一邊問幼兒,有的孩子能說對,有的孩子就說成是綠色的、藍色的或者直接說不知道;“你知道這張漂亮的紙是什么顏色的嗎?我拿著一張藍色的紙問幼兒,有的孩子就隨口一說“黃色的”、“綠色的”……
根據在了解幼兒已有經驗時幼兒的表現,我們發(fā)現:幼兒相對認識比較多的顏色是紅色、黑色和白色。對其它的顏色都不太敏感。比如:有些幼兒對藍色和綠色分不清,有些幼兒對顏色的名稱不了解,雖然知道這些顏色不一樣,但不能對各種顏色正確命名。有些幼兒對顏色的理解非常不明確,根本分不出顏色的區(qū)別。例如:有的幼兒對任何顏色都說是綠色。老師同時拿出紅色和綠色的兩張彩色紙問幼兒“他們的顏色一樣嗎?”孩子居然說“一樣”;有的幼兒不管是什么顏色都猜著說是紅色或黑色;有的幼兒認識實物的顏色卻認不出彩色紙的顏色……
這種情況可能是托班教師在教學中都會遇到的一個問題,可能教師在發(fā)現此問題時所處的情況不同,但問題的實質是相同的,是一個很值得教師們研究探討的問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帶給我們很多思考。
1、了解幼兒已有經驗的重要性。
幼兒入園前,很多家長在家對幼兒在色彩方面的教育相對薄弱,這樣造成了本班幼兒剛入園時不認識顏色的結果。所以,從幼兒入園時幼兒的能力就存在著差異,有的幼兒已經能認識很多不鮮明的顏色了,比如粉色、紫色、棕色等?墒怯泻芏嘤變簩δ切┖荃r明的顏色都不敏感,比如紅色、黃色、綠色。還有的幼兒居然連兩種顏色是否一樣這個問題都不能理解。所以在對幼兒開展教學活動前,了解幼兒認識顏色的已有經驗是十分有必要的,這樣就能讓教師了解到每名幼兒對顏色的理解和認識程度,以便教師進行分析、歸類,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活動。
2、這個案例還帶給我們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那就是如何對幼兒開展認識顏色的教學活動。
在組織教學形式上,考慮到幼兒已有經驗差異大這個因素,在開展認識顏色的教學活動時,應該采用全體與分組教學穿插進行的形式,對個別幼兒還可以進行個別指導,這樣有助于讓每名幼兒都真正的學到了本領。
教學方式的選擇,應該讓教育者與被教育者都樂于接受,是既能促進教師發(fā)展,又有利于幼兒自身發(fā)展的。根據此原則,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就是游戲,特別是托班幼兒,最容易接受的教學方式也就是游戲。托班幼兒的游戲活動就是要引導幼兒主動學習的愉快過程,使幼兒在游戲中了解未知、形成經驗、陶冶情感、掌握技能、學會交往,健康、活潑地成長。
另外,教師要利用好幼兒的從眾性游戲特點。托班幼兒極易受游戲群體中其他人的影響,較難將自己最初的選擇堅持下去。他們難于像三歲以上幼兒那樣在同一問題上堅持自己的觀點,即使自己對了也愛跟從別人的答案。所以有一弊也就有一利,教師要利用好幼兒這種相互模仿與影響的游戲特點,在教學游戲活動中讓經驗相對豐富的幼兒在游戲形式與內容、答案上帶領其他幼兒,使幼兒在積極的追從學習中學到正確的本領。
教師還要把握好重復性教學方式。托班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游戲內容、動作、語言、表情,多次與長時間地重復而不覺厭煩。他們喜歡模仿自己感興趣的動作、對話等產生愉悅的情緒,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教師要把握好這一特點,設計出有趣的游戲活動,從一開始就抓住幼兒的興趣,重復進行游戲,讓幼兒的經驗得到加深。
為了讓幼兒正確地、較快地掌握顏色,還可以把日常活動與課堂教學、游戲緊密結合起來,讓幼兒在興高采烈地活動、游戲中不知不覺的掌握抽象的顏色。在一日生活中認識;在相互模仿、監(jiān)督中進步;在對比運用中掌握。經過這一系列由淺入深的教育,使幼兒掌握這些常見顏色,會對提高幼兒認識客觀世界的能力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