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師大幼兒園 作者:田瑞清 2009-07-08 16:50:21
新年聯歡幾乎成了幼兒園每年的固定活動,每到新年,幼兒園里熱鬧非凡。幼兒園里的新年活動,其意義不只在于快樂,而且要讓幼兒在歡樂中獲得多方面的經驗、得到發(fā)展。因此,新年活動在幼兒園是一系列的教育活動。就如該組新年活動案例一樣,教師可以根據各自班級的情況開展具體內容。雖然各班新年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各不相同,但卻從不同角度挖掘了新年活動的教育價值,反映出教師在兒童觀、教育觀上的一些共同之處。
一、注重發(fā)揮幼兒的主動性
幼兒的主動性是活動有效進行的保證,而發(fā)展幼兒的主動性又是活動的目標之一。在這三個新年活動案例中我們看到,教師都很重視發(fā)揮幼兒的主動性。首先,教師把幼兒看作活動的重要設計者,使幼兒產生主動參加活動的愿望。中班組的“幼兒園里‘逛廟會’”,教師通過與幼兒的討論,發(fā)現孩子們有很多不錯的想法,開闊了思路,而這些想法也構成了新年活動的基本設計。“新年劇院”的活動則從一開始就由幼兒自發(fā)產生的,教師對幼兒的積極主動性給于了重視,使幼兒參加活動的主動愿望更加強烈。在“過年了”案例中,踩歡樂球、走模特步就都是來自于幼兒的想法。其次,幼兒有自主選擇活動內容、活動材料的機會。在“新年劇院”里,幼兒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表演不同的故事,當有的幼兒覺得新年劇院只表演童話劇沒意思的時候,又想出了表演其他的節(jié)目。在“過年了”案例中,幼兒能夠自主選擇材料(毛筆),自己選擇要表演的故事和演員。再次,教師適時地介入,引導幼兒自己發(fā)現并解決問題。“新年劇院”里的教師能夠細心地觀察、分析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適時地引導幼兒討論“你們覺得表演得怎樣”“說一說在表演中有什么問題”,從而使孩子們有意識地自己思考、發(fā)現問題。在“過年了”活動開始,老師先詢問幼兒為什么要過年,當發(fā)現幼兒對于過年的民俗文化了解不多時,就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引導幼兒回家查資料,結果引出了一系列名俗文化活動。
二、促進幼兒富有個性地發(fā)展
“促進幼兒富有個性地發(fā)展”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的重要教育原則,在這幾個新年案例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首先,教師尊重不同幼兒的不同興趣與選擇。中班組的老師們在充分了解幼兒興趣與愿望的基礎上,組織了包括做食品、游戲以及美術、音樂表演等內容豐富的新年活動,而且各班表演了唱歌、跳舞、打擊樂、鋼琴獨奏等不同的節(jié)目。“過年了”活動內容也是豐富多彩,包括了民俗文化、音樂、表演以及家長表演等,這就使得每個幼兒都能夠選擇自己喜歡和擅長的活動內容。這都充分體現了對幼兒不同興趣、愛好的尊重和重視。“新年劇院”的雖然主要圍繞故事表演開展,當幼兒表現出不同的愛好和需求時,教師尊重了孩子們的不同選擇:表演或者做“劇務”,并且引導他們豐富了各自的活動內容。其次,以小組為主要形式的活動也有利于促進幼兒富有個性地發(fā)展。從三個案例中都能清楚地發(fā)現,新年的一系列活動,無論是各班的新年節(jié)目表演,還是民俗文化活動,基本是以小組的方式進行的。小組活動的方式,一種是按內容,比如“新年劇院”是分成表演組和劇務組,表演組又分成不同的故事小組,而劇務組又有些對聯、做請柬等不同的分工。另一種是相同的內容按不同的時間開展活動。例如中班組的三個教室分別有不同的活動內容,幼兒可以在不同的時間參加不同的活動。當然,很多時候這兩種方式是交叉運用的?傊,為了滿足幼兒的不同興趣,教師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支持性環(huán)境,包括物質材料、時間以及寬松的心理環(huán)境。
三、體現了家園共育
一直以來,新年活動主要是被作為親子共同娛樂的方式,而這一組新年活動案例則不同程度地挖掘了這種活動方式的教育功能,并且在家園合作的內容與方式上更進一步。首先,家長與教師共同設計活動、選擇內容。這在中班年級組的新年活動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其次,把家園共同活動本身作為幼兒園教育和課程的重要內容。“幼兒園里‘逛廟會’”這個案例中,家園共同活動是其主旋律,但這個過程并不限于單一的親子同樂的目的,而是包含著很多教育的功能與價值,比如認知(猜謎、計算等)、社會性交往、藝術等各個方面。再比如,“過年了”案例中的爸爸媽媽表演活動,使得幼兒能夠把已有的生活經驗加以運用(鼓勵爸爸媽媽)?傊,這種深層次的家園共育活動,使得教師與家長、家長與孩子、孩子與教師之間同時互動,增進了彼此的理解和信任,這種和諧、關愛的氛圍本身就是我們幼兒園教育要追求的目標。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