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7-05 21:32:16
富源縣幼兒園 何銳
未來社會需要我們的下一代人具有社會交往和活動能力,然而今天的獨生子女恰恰缺乏與人交往、合作的機會,他們身上或多或少地有著不合群、自私等表現(xiàn)。幼兒將來能否積極地適應各種環(huán)境,能否協(xié)調好與他人與集體的關系,能否勇敢地擔起社會責任,能否樂觀地對待人生等,決定于幼兒期的生活積累和受教育狀況。而幼兒階段的教育比傳播知識、訓練技能更重要、更根本的任務,就是培養(yǎng)幼兒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活潑開朗的性格和良好的社會品德,增強社會性,提高幼兒社會適應和交往能力。因此,在幼兒園教育中教師應加強對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使幼兒成為順應時代發(fā)展的人。
幼兒園是幼兒集體生活的地方,作為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資源,為幼兒創(chuàng)設交往的環(huán)境,使他們在這一大環(huán)境中樹立交往的意識。
一、利用生活中的自然環(huán)境,幫助幼兒建立寬松和諧的同伴關系。
同伴交往是人際交往的重要形式,是兒童學習社會交往的初始階段。如何利用周圍生活中的自然情境來幫他們在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呢?在生活中,我們利用一些自然發(fā)生的情景,幫助幼兒尋找游戲伙伴,鼓勵幼兒多結交新朋友。比如我們可以開辟“玩具世界”,發(fā)動孩子從家里帶來心愛的玩具,利用玩具為幼兒提供交往的機會。在家庭中,孩子一般只限于與家人交往。進幼兒園后,交往范圍明顯擴大,他們要學會與同伴交往、分享、合作。在活動中,及時表揚那些主動與同伴一起玩玩具的幼兒,促使幼兒之間建立起平等友好的關系,培養(yǎng)了人際交往的積極情感。我們還讓幼兒討論“怎樣和同伴合作玩”,“別人想玩你的玩具時該怎么辦”、“你拿到同伴的玩具時該怎么說”、“你想玩別人的玩具時該怎么說”等話題,讓幼兒說自己的想法,從而明白與人相處的方法,如要愛護玩具,不強奪、搗亂等。活動結束后,我們讓幼兒講講“你最喜歡誰的玩具”、“你和小伙伴是怎樣玩的”,“你把自己玩具讓給誰玩了”等,讓幼兒交流各種交往方法;體驗交往的樂趣。
二、開展各種活動增加交往機會
愉快的交往經驗可以提高幼兒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強又會引發(fā)更強的交往主動性,兩者相互促進,形成良性循環(huán)。節(jié)日活動就是為幼兒創(chuàng)設愉快的交往機會,提高交往能力的有益活動,如開展每個月的“年段活動”,“家庭小粉隊活動”等,孩子們既享受到了活動的快樂,又體驗了交往的樂趣。如在慶祝“六一”活動中,為了讓幼兒體驗同伴之間友好相外、互相幫助的快樂,發(fā)展交往能力,我們可以設計“自助餐廳”活動,讓大班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一起共餐。節(jié)日那天,還開展游園活動,讓大班的哥哥姐姐帶著弟弟妹妹玩游戲,讓他們一方面幫助弟弟妹妹,另一方面清楚地介紹游戲玩法讓弟弟妹妹玩。這一活動使幼兒在不同的交往情景中,與不同的交往對象進行交往能力的發(fā)展。
三、教給幼兒必要的社會交往知識技能
社會交往技能是指在與人交往和參與社會活動時表現(xiàn)的行為技能。我們非常重視培養(yǎng)幼兒的親社會行為,注意矯治反社會行為。在工作中用珍惜訓練、角色扮演等行之有效的方法來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交往技能,如分享、合作、謙讓、助人、撫慰等,通過鼓勵幼兒之間找朋友,輔導幼兒使用禮貌用語,增加交往的機會,使幼兒在與人、事、物的相互作用中逐步提高交往能力。在孩子活動中,我們常以“伙伴”的身份加入到幼兒中去,當孩子發(fā)生爭執(zhí)時,盡量不充當“裁決者”,而是參與到孩子中尋找爭執(zhí)的原因,商量協(xié)調的方法,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交往技能。
四、通過游戲活動培養(yǎng)幼兒交往的興趣,增加交往行為方式
游戲是幼兒最樂于參與的活動,在游戲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交往的興趣與能力是又一條重要途徑。游戲中,幼兒以愉快的心情,興趣盎然的再現(xiàn)著現(xiàn)實生活。對老師的啟發(fā)、誘導很容易接受。結構游戲、角色游戲等創(chuàng)造性游戲具有群體性,是幼兒對社會生活的一種再現(xiàn),幼兒通過自己的或與同伴的共同活動,把最感興趣的事情反映出來,從中學會共處,學會合作。例如:我們在活
動室里設立娃娃家、醫(yī)院、菜市場等,讓幼兒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不但能掌握社會行為規(guī)范。逐漸擺脫“自我中心”意識,而且能學習不同的角色間的交往方式,“娃娃”與“長輩”的交往、“醫(yī)生”與“病人”的交往、“營業(yè)員”與“顧客”的交往等孩子們你來我往,能保持愉快的情緒,更增添幼兒交往的興趣。另外,幼兒在游戲角色中活動,扮演著各種角色,逐步認識及理解角色的義務、職責,不斷學習著社會經驗和行為準則,進而使同情心、責任心得到發(fā)展,并逐步養(yǎng)成互相幫助的良好品德。因此,創(chuàng)造性游戲是培養(yǎng)幼兒合作行為的最佳活動。(2)利用音樂、體育、表演等游戲提高合作能力,引導幼兒良好的社會行為。
五、積極爭取家長配合,保持家園教育的一致性
蘇霍林斯基說過:“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yǎng)人這一極其細致而復雜的任務。”社會行為的學習,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時間的連續(xù)過程,家長和教師只有一致要求,共同培養(yǎng),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有的孩子從小獨自慣了,不愿意、不善于與別人相處;有的孩子太霸道,在家嬌慣,到了幼兒園常與同伴發(fā)生沖突等等。為了協(xié)調家園教育,我們通過家長會、家園聯(lián)系專欄等做好家長工作,幫助家長認識培養(yǎng)孩子交往的良好習慣與能力的重要性,爭取家長的積極配合,共同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交往行為。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請家長多帶孩子接觸外面的世界,多讓孩子去體驗社會與家庭間的關系,使孩子在感受家庭的溫馨氣氛,掌握與家人交往的技巧之后,讓孩子走出家庭接觸外面的社會。家長還可以要求別的小伙伴到家中做客,讓自己的孩子到小伙伴家中玩等,用種種方式鍛煉幼兒的交往能力。
總之,人際交往的能力是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培養(yǎng)的,孩子正是在與各種不同的人打交道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待人處事應有的態(tài)度,獲得社交技能,發(fā)展社會行為。同時社會交往是幼兒不可過少的心理需要,對于維護兒童的心理健康和塑造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孩子并非生來就知道如何適應社會生活,教師要幫孩子學習如何與人接觸交往,逐漸掌技符合社會要求的行為方式,并能初步根據(jù)社會規(guī)范調節(jié)自己的行為,發(fā)展交往能力。
2004年8月2日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