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7-05 20:10:40
美是一種體驗,美的因素無所不在,幼兒審美素質教育是幼兒全面發(fā)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審美能力的提高,對幼兒情感的培養(yǎng),個性的陶冶,甚至對他一生的精神素質和文化修養(yǎng)有著奠基作用,并在發(fā)展中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幼兒對美的事物的感受帶有直覺性,雖然幼稚、膚淺,卻有初步的審美意識。他們常常喜歡色彩鮮艷、形象夸張的事物。在一個偶然機會里,孩子們對色彩豐富的臉譜有了探究的欲望。在《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中指出:要讓幼兒“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性,萌發(fā)審美情趣。”同時,“教師要善于利用和開發(fā)多樣的課程資源。”由此,我想到:臉譜是我國傳統(tǒng)戲劇中角色臉部的化妝,其豐富的色彩和細致的構圖體現(xiàn)了濃郁的民族特色,具有很強的視覺魅力。在大力提倡弘揚民族文化,激發(fā)愛國熱情的今天,臉譜不失為培養(yǎng)幼兒審美情趣的良好的教育資源。因此,結合美術活動,我在臉譜欣賞教學中以激發(fā)興趣為切入口,讓幼兒從中獲得美的感受和體驗。
一、創(chuàng)設欣賞環(huán)境,激發(fā)幼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和源泉,而環(huán)境的影響也是不可低估的。為了讓幼兒自主的參與到活動中來,我積極發(fā)動家長們加入到“臉譜”資料的收集活動中來。通過多方面、多途徑的努力,不同類型的臉譜或和相關飾品經過設計和布置,直觀形象地呈現(xiàn)在了幼兒的面前,充分體現(xiàn)了家園互動的有效功用:演員的劇照、臉譜面具、臉譜泥塑、臉譜剪紙、臉譜風箏--一件件精美的作品不由讓人有種目不暇接的感覺,同時也無形中吸引了幼兒的目光。時不時的,他們三三兩兩的聚集在墻飾前,弟弟對面具情有獨衷,而妹妹偏愛含有鮮艷大色塊的臉譜。于是我鼓勵男孩們帶上臉譜面具,手持小道具催馬揚鞭,伴隨著京劇富有節(jié)奏的鑼鼓音樂玩玩跳跳。熱鬧歡樂的氣氛吸引了女孩們,禁不住也躍躍欲試--
二、引導幼兒欣賞,感受臉譜色彩美。
馬克思說:“色彩的感受是一般美感中的最大眾化的形式。”于是,我首先讓幼兒認識三原色:紅色、黃色和藍色,明白它們是三種基本的顏色。進而通過自編故事:“太陽的朋友”、“藍色的月亮”讓幼兒對色彩中的相似色(暖色和冷色)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時對不同的顏色也有了初步的感官體驗。比如他們會說:紅色看上去象太陽,暖暖的;綠色是小草,好像春天到了;黃色閃閃亮亮的等等。此外,在區(qū)域活動中,我還有針對性的引導幼兒進行玩色小實驗,看看兩種不同的顏色在一起會有什么變化,從而培養(yǎng)他們對色彩的敏感性。在這基礎上,再引導幼兒欣賞臉譜,說說每一張臉譜中所包含的色彩,主色又是什么顏色,等等,這樣,每一次的欣賞就有了不同的收獲。而這些知識和體驗也為以后的臉譜繪畫、臉譜制作等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三、涂色表現(xiàn)運用,營造臉譜美感。
“涂色運用”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為幼兒提供了自我表現(xiàn)的最佳形式。在這過程中,培養(yǎng)幼兒逐漸能獨立搭配自己喜歡的顏色進行對成性的臉譜涂色,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和不同的思維。從而,有幼兒涂畫時都運用了暖色,認為暖色調的臉譜感覺很舒服;而有的幼兒涂了冷色調的臉譜,大家一致認為感覺有點兇,象壞人;還有更多的幼兒喜歡彩色的臉譜,認為最美麗,進一步慢慢的了解和逐步領會到臉譜除了色彩和圖案外所包含的人物的性格特征(如:紅色代表正義勇敢、白色代表陰險狡詐)。同時,幼兒通過和同伴間的交流促進和激發(fā)了其表達和學習的欲望和興趣。值得一提的:在活動的交流中,作為我們教師要形成正確的教育價值觀,在尊重兒童個性差異的基礎上,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并尊重每一幼兒,對幼兒的評價注意讓其獲得自信和成功的體驗,同時注意評價語言要讓幼兒樂于接受,恰到好處,積極給予被承認的快樂,使兒童在增進自我了解,自我肯定中促進其自我成長。
毫無疑問,這樣的活動對幼兒的成長是有價值的,和玩耍一樣,它是幼兒成長和自娛的重要實踐活動之一。我們要通過引導幼兒對自己和他人美術作品的欣賞,(而不僅從臉譜欣賞中,而應對一切美的事物的欣賞,)使幼兒從中獲得美的體驗和感受,有效地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開發(fā)幼兒的智力、陶冶幼兒的情操,培養(yǎng)幼兒初步感受美、表現(xiàn)美的能力,從而有效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fā)展。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