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5 19:17:57
每個教師都明白課堂教學中的啟發(fā)與引導是很重要的,是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的核心,但是活動中的適當評價也是不容忽視的,特別是在美術教學中,教師的評價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能保持和延續(xù)孩子的繪畫激情,張揚他們的個性,開發(fā)潛能,呵護他們的智慧之花,讓他們在快樂與成功的感受中更加增強對美術活動的興趣,還因為這一興趣和愉快體驗,將推動他們今后積極地參與美術活動,以此終身受益。
1.通過評價,培養(yǎng)和保護孩子們的繪畫興趣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正因為對事物有了興趣,愛迪生才由學母雞孵蛋開始,一步步鉆研探索,最后終于成了偉大的科學家。也正因為有了興趣,才有了鄭板橋無竹不入居之說?梢娕d趣對人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的重要。由于我的教學對象是幼兒園的小朋友,大多在四、五歲左右,這個年齡的孩子好動、好奇,對整個世界都充滿濃厚的興趣,什么都要摸一摸、碰一碰,正所謂興趣意味著自我活動。每個孩子天生都愛畫畫,但是他們在還未具有一定的繪畫表現力的情況下,如果老師不因勢利導,很容易損傷他們對繪畫的積極性,若老師長期以成人的標準來評價他們的畫,他們就會覺得繪畫是一種負擔,失去自信心,逐漸失去對繪畫的興趣。在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和保持幼兒的繪畫興趣是一關鍵。通過對幼兒作品作適當的評價,在評價中給予孩子充分的肯定,幫助他們逐漸消除畫不好、畫不像的膽怯心理,還可以通過評價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只有在嘗試中幼兒的情緒才得以釋放,個性才得以張揚,好奇心才得以滿足,從而才會有更大的進步。在一次《畫花瓶》的教學活動中,當我巡視到柴若暢小朋友的跟前時,他抬起頭來高興的說:“老師,你看我的花瓶可以倒過來看,是兩用的,就像我爸爸的茶杯,兩邊都可以用來喝水一樣。”呀,真的呢,我上前仔細一看,畫面上那只花瓶外形設計成圓柱形,畫得很大,畫得幾乎占滿了整張紙,而且用了不同色彩和硬朗的線條,給花瓶做了裝飾,體現了男孩子的繪畫風格和特點——大氣、陽剛。從花瓶的結構和功能來講,一般花瓶只有瓶口、瓶肚和瓶底座,生活中的花瓶口一般也只有一個,但是他能把花瓶和茶杯聯系起來加以設計,其思維方法讓我嘆服。于是向全班的孩子對他的這幅畫進行了點評,激勵大家開動腦筋,大膽嘗試,畫出更有特點的畫。孩子們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這個說:“老師,我要畫一個三用的花瓶。”那個說:“老師,我要畫一個比他更漂亮的”。通過這件事,對我也有很大的啟發(fā):在教學中適時地抓住好的典型事例,進行一番評價,對培養(yǎng)和保持孩子的繪畫興趣,會收到異曲同工的效果。
2.通過評價,提高孩子們的審美能力
孩子們天生都具有一定的美感,如何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方式方法很多。在繪畫教學活動中,通過評價能幫助他們建立和提高審美能力。如畫《馬》的第二課時,這節(jié)課的主要任務是完成背景涂色。由于第一課時畫的是主體形象——馬,有些孩子畫的形象不夠理想,我就想通過課前對部分作品做簡單一點的評價,以此引導孩子更好地把握形象,感受一點藝術美的內涵,利于下一步的調整與完成,使畫面更加豐富
、豐滿、完整。于是在課前就拿出幾幅有代表性的半成品作品加以了點評,并采用比較評價的方法來引導孩子們去領會和欣賞美的東西。如:有一幅畫馬的形象線條裝飾較多,而另一幅畫馬的形象卻畫得太小,沒什么色彩與線條裝飾,顯得單調不那么有精神。這樣,我就問孩子們:“哪幅畫的馬有精神、漂亮?”他們當然要選那幅裝飾較多的,有奔跑式的馬了,這就是他們天生的感覺美的能力。如此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孩子們自己去評價去感受,就能引導他們自覺地把握畫面的主體形象。至于怎么樣使畫的不那么美的東西變成更美的東西,他們眾說紛紜,但是只要是能體現美的
,用了什么方法,我都不反對,這樣更能體現孩子的繪畫個性。與此同時,在欣賞和評價的過程中,對于每一個孩子的作品的可取之處,都應當予以欣賞與肯定,并且不能用專業(yè)術語講解。這是因為他們的年齡太小,是很難理解的,也不符合教育的規(guī)律。
3.通過評價,培養(yǎng)孩子們的想象與創(chuàng)造力
在畫一幅《手的聯想——飛鳥》時,有一個叫周語明的女孩子,在畫了幾只鳥以后,又用手樣的形狀添畫了孔雀、大樹、山、蝴蝶等等,畫面很豐富,很富有想象力?吹竭@樣的畫,你能不興奮嗎。為了及時地、進一步地打開孩子們的想象之窗,有力地啟發(fā)和引導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思維,我運用了故事講述的方式為周語明的畫作了點評。這個故事是根據周語明小朋友的創(chuàng)作思維而編的:“一天,有個小女孩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的手忽然變成了許多小動物,有孔雀呀、蝴蝶呀,還有小飛鳥呀,好多好多的動物,他們在由手變成的山上呀,樹林里呀,還有草地上快樂的玩耍,這是一幅多么美的畫,周語明小朋友畫出了她心中的美好世界。我想,你們會比她更會想象……”這樣通過故事方式對孩子的作品加以點評與表揚,更有利于孩子們接受。聽完老師的評價,孩子們爭相效仿,有的還畫出更多的形象,我為孩子們的豐富的想象與創(chuàng)造所驚喜。
4.通過評價,增強孩子們的繪畫表現力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教師對孩子作品的評價也在改變,過去重視結果,現在開始逐漸重視活動過程。對于孩子的作品,只要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及發(fā)展規(guī)律,充分體現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著眼于事物的特征,就應當給予充分的肯定。往往由于孩子的天性所成的、稚拙的、夸張的作品,都會讓你忍俊不已。通過教師對孩子的作品予以肯定的評價,能讓孩子大膽下筆,不受拘束。如畫《饞嘴的老鼠》,能畫出老鼠的主要特征:小耳朵、尖尖鼻、長長的尾巴,就可以說畫得很好了,這樣在教師不限制,少示范的情況下,孩子就會把自己想象的東西,大膽地表現出來。對于表現力差一點的則放低要求,只要畫出基本特征就夠了,而對繪畫能力強的,則可以對他們提高要求,如添畫情節(jié),豐富畫面等,并且通過評價來樹立榜樣效益,讓他們能互相影響、互相學習,提高表現力。如張逸倫這孩子平時畫的形象、線條總是顯得很稚嫩,他畫的《饞嘴的老鼠》中的老鼠,耳朵雖然一個大一個小,似乎不成比例,但是只要你仔細看看,卻很有童趣。他畫的老鼠顯示出饞嘴的特點:嘴是那樣的尖,嘴邊還流著涎水,眼睛睜得的溜溜圓,好想馬上就吃到掛在它頭頂上方的那顆大大的花生米,長長的尾巴也不閑著,正往油瓶里伸呢。這只老鼠很臭美,張逸倫小朋友給它穿上了一件花衣裳……。雖然形象稚拙,總擋不住那栩栩如生的形象給人帶來的強烈的視覺沖擊。對于他的畫面下方有點空的情況,我給了他一個建議:如果你能在老鼠媽媽的旁邊加幾只它的寶寶,它們也要吵著吃花生會更好。
總之,恰當地運用教學評價,把評價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的始末,重視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情感、態(tài)度,關注幼兒在美術活動中對美的情緒體驗,幫助幼兒建立自信;通過評價重視幼兒的探索與創(chuàng)造精神,允許幼兒在創(chuàng)作中采用不同的方法,接納孩子不同的創(chuàng)作結果,以不同的角度給予肯定;重視培養(yǎng)幼兒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克服困難,大膽表現的勇氣,這樣,我們的評價對孩子的發(fā)展才是有意義的。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