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7-04 01:39:02
媽媽追著孩子喂食,這確實是許多媽媽心里隱隱的痛;孩子一口飯含上幾十分鐘、或是瘦巴巴地不愛吃飯,怎么辦?其實,讓孩子養(yǎng)成自食其飯的習慣并不困難,只要能以愛心和耐心對待,再加上一些小技巧,相信你一定也會有個愛吃飯的寶寶!
自己吃飯是求知欲和好奇心的表現
從兒童生理、心理發(fā)育的過程來看,孩子在一歲以后自我意識開始萌動,會表現出較強的自我獨立愿望,如愛說我,我來等字眼。他們渴望做一些事情,在學會走路的同時,他們開始想學著吃飯,而且要自己拿著湯匙吃,不愿得到大人的幫助。和走路、玩玩具一樣,自己吃飯也是求知欲和好奇心的表現。正是這種求知欲和好奇心擴展了孩子的認知范圍,培養(yǎng)了他們的獨立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通過自己的行為感到自己具備影響環(huán)境的力量,并初步品嘗到成功的滋味。一般說來,發(fā)育正常的孩子都可以在兩歲左右學會吃飯,這是他們應該具備的生存能力。
為什么有些孩子沒能在這個年齡學會自己吃飯呢?
這和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有關。一兩歲的孩子由于動作協調性較差,剛開始學著吃飯時,常搞得湯汁四濺,飯粒滿身。這時一些父母過于急躁,缺乏耐心,或對孩子大聲訓斥,或一把搶過孩子手中的湯匙。殊不知,這樣束縛了孩子的探索精神,會使他們產生一種受挫感,日后可能形成自卑心理。另外一些父母擔心孩子自己吃不飽,便以喂的形式取而代之。長此以往,孩子往往形成依賴性人格。
孩子學習吃飯的過程也是孩子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重要過程。孩子經過自己的努力吃飽了,他會由此產生成就感,會幫助他長大后更自信。即使孩子暫時沒有把飯吃下去,他有了失敗的體驗,也是好事,這樣可以增強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所以,在孩子吃飯的問題上,父母應該更耐心,常常給孩子鼓勵,讓他們做好這件力所能及的事。孩子不吃飯,可以餓餓他。
怎么才能幫助孩子學會自己吃飯呢?
前置準備期
從孩子滿五、六個月開始學習抓握,就是為培養(yǎng)自食其飯習的前置準備時期;許多父母以為這個時期的孩子還太小,應該什么都不會;實際上,孩子由這個時期到約滿九個月之間,是手部抓握能力的發(fā)展期,所以這段時間正是開始讓孩子學習正確的餐具握法的最佳時機!且恰好孩子剛接觸副食品,對乳汁以外的食物有著相當的好奇;因而在一邊喂食副食品時,一邊讓孩子學習餐具的抓握,甚至是協助他自己舀取副食品食用,對奠定孩子日后自己吃飯,會有相當的效果。
實際誘導期
孩子滿周歲后,就是讓孩子自食其飯的實際誘導期,而其中自滿一歲到一歲三個月之間,又可視之為黃金誘導期;因為在這段時間里,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迅速發(fā)展,若給予以適當的誘導,則會有事半功倍的成效。但可別想得太理想化啰,想要孩子一下就像大人一樣吃的很完美,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務;所以您一定得先作好心里準備,孩子在這段時期里,會吃得全身臟兮兮、糊沙沙的狀況,是在所難免的。
萬全的準備
了解誘導的最佳時機之后,接下來就是準備實際應戰(zhàn),而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專家提醒您,在應戰(zhàn)前一定得先作好萬全的準備,才能夠凱旋而歸;大致上,你應該做的準備有:
食物的準備
將食物布置化:為孩子預先準備一份色、香、味俱全的食物,當然是促使孩子喜歡吃飯的第一法寶;專家表示,除了香氣、口感及營養(yǎng)的考慮外,色的應用是相當重要的;因而她建議在準備孩子的食物時,不妨將食物布置化。例如:做各種色澤的顏色飯(分別可用胡蘿卜、綠色蔬菜、番茄等攪成泥后拌飯,就可成為澄色飯、綠色飯及紅色飯);或是作成山丘上的樹(以小碗盛飯后,將碗中的飯倒置于餐盤上,并插上一株小綠花菜,作成小山丘狀),都是不錯的方法。
一次給少量:一次給予的食物量不要太多,也是食物準備的要點之一,因為容易吃完會增加孩子吃飯的成就感;所以專家建議,以多次給予的方式,并再加上言語的鼓勵(如:哇!爸爸才吃兩碗,可是你吃了三碗耶!你好棒喔!)孩子容易產生成就感,就會喜歡吃飯了。
環(huán)境的準備
餐具的準備:準備一份孩子喜歡的餐具,也可以增加孩子對吃飯的好感。假如能帶孩子親自去選購他喜歡的餐具,將會有更好的效果;至于在兒童餐具的選擇上,目前市面上的種類非常多,但基本上還是以平底寬口為佳。
餐墊、報紙的準備:前面已經提過,讓孩子學習吃飯的過程,是絕對不可能保持整潔美觀的,所以事前準備吃飯用的圍巾;并在餐桌上加餐墊,以及在孩子座位周遭的地板上鋪設舊報紙,可是非常重要的。
時間的準備
給予預留時間:當你正認真在作一件事時,相信也不喜歡被打斷吧!同理可證,假如孩子正興致沖沖地在玩游戲或是看卡通時,你卻強制他得中斷而立刻來吃飯,自然孩子對于吃飯這回事兒的印象也就大打折扣了;故應該在開飯前十分鐘提醒孩子:在十分鐘就開飯啰!或是告訴孩子:卡通演完就要吃飯了的方式,讓孩子有時間準備。
有了萬全的準備之后,讓孩子自己練習吃飯,就不會再一團亂了。
要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進餐習慣,你必須注意的
第一父母要告訴孩子,吃飯就是吃飯,要規(guī)規(guī)矩矩地坐在飯桌前,定時定量,不要讓孩子養(yǎng)成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或玩玩具的習慣。
第二正確認識孩子吃飯的問題,既不要批評打罵,也不必過于心急。
第三就餐氣氛要輕松愉悅,吃飯時父母可以和孩子談論哪些食物好吃,哪些有營養(yǎng),喚起孩子對吃飯的興趣。
第四不要強迫孩子吃飯。如果孩子一時不想吃,過了吃飯時間可以先把飯菜撤下去,等孩子餓了,有了迫切想吃的欲望時,再熱熱給他吃。這樣幾次過后,孩子就建立了一種新認識:不好好吃飯就意味著挨餓,自然就會按時吃飯了。這個方法聽著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因為父母首先要硬下心來,不能總擔心孩子餓,給他零食吃,那就適得其反了。
第五飯桌上的教育只是一部分,父母平時也要有意識地多給孩子灌輸好好吃飯,長得更快,變得更聰明之類的觀點。
第六如果孩子成功地自己吃了飯,飯后父母可以陪他玩一會兒作為獎賞,讓他產生關于吃飯的快樂的記憶,以后對吃飯就不會排斥了。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