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luò) 2009-07-02 23:59:46
在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dǎo)”的教育現(xiàn)狀下,我們該如何科學(xué)、實效地對幼兒的游戲活動進行指導(dǎo)呢?
。ㄒ唬┻\用語言。
語言是組織活動最重要的工具。生動有趣的語言、夸張起伏的語調(diào),形象搞笑的動作(身體語言),對于吸引幼兒都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指導(dǎo)幼兒的游戲活動時可以參考下面幾種方法:
1、講解。以游戲為主課堂活動,少不了要對游戲規(guī)則進行講解。如何講解可以使幼兒更明白呢?首先要考慮幼兒的年齡和心理特點,然后決定使用的講解方式:對年齡大一些的孩子,可以用簡單、明了的規(guī)范用語講解,而對年齡小一點的孩子,講解所用的語言必須兒化。只有這樣,每個年齡層的幼兒對老師所講解的內(nèi)容才能夠接受及理解。其次講解還可以借助身體語言。對于年齡小、善于模仿的幼兒來說,語言講解是遠遠不夠的,輔于身體的動作,具體形象直觀,幼兒一目了然。
2、提問。老師若想了解幼兒對游戲內(nèi)容是否明白,或?qū)χv解是否理解,可以采取提問的方法。提問可以分為幾種:(1)直接提問,簡單而直接的問題可以復(fù)習(xí)知識,直接反映出幼兒掌握知識的情況。如:這是什么?它可以用來做什么?(2)反問。反問會令幼兒對自己的做法或行為進行反思,訓(xùn)練幼兒多向性思維。(3)明知故問,如小兔是用跑的嗎?以此來鞏固知識。提問還必須講究方法,問的問題不宜過深,問的語言不要用那些難以理解的詞和問法,比如:難道……?你不這樣認為嗎?
3、提示和暗示。很多老師都有過這樣的尷尬:問了一個問題,結(jié)果所有的幼兒都不會回答。這時怎么辦?往往心急的老師會把答案公布出來,讓孩子依畫葫蘆地跟著說。但這樣做違背了問問題的初衷。為了讓孩子明白或說出答案,老師可以提示幼兒,如說一些幼兒熟悉的事物進行類比引導(dǎo),又或者詳細地說一說事物本身的特征和特性,讓幼兒多一些參考的資料,最后通過自己的組織、拼合等方法找到答案。在電腦的操作過程中,幼兒經(jīng)常會說:老師,我不會。我們要對此表示疑惑:幼兒是真的不會還是過于依賴老師呢?這時用暗示的方法給予幫助,會比完全公布答案和手把手地教效果要好得多,在操作上才能慢慢脫離依賴,逐漸獨立起來。
4、激發(fā)和鼓勵。激發(fā)興趣和鼓勵操作,是老師指導(dǎo)游戲活動時一種重要的手段。興趣是導(dǎo)師,如何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呢?對于小班的幼兒來說,略帶鼓動性的話語對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有相當(dāng)?shù)淖饔,如:小兔說今天帶我們?nèi)ネ嬉粋好玩的游戲,你們想去嗎?而中班的孩子則需要老師故作神秘:超人打怪獸里面的怪獸可厲害了,你們能幫超人想個辦法打敗怪獸嗎?在大班,一些懸念性的語言能激發(fā)幼兒強烈的好奇心。如:老鼠爸爸最后到底把女兒嫁給了誰呢?同時在游戲活動中,鼓勵在保持幼兒在整個活動中的興趣至關(guān)重要。幼兒有時會對枯燥的操作感到乏味,或是對過于簡單、趣味性不強的游戲感到無聊。幼兒完成一個簡單的操作或認識一個漢字,老師都有鼓勵表揚幼兒的義務(wù),得到鼓勵的幼兒會大膽地嘗試,勇敢探索,自己完成游戲。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xué)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