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7-02 20:51:47
常聽老師們議論:學生怎么就不愛問呢?而心理學研究表明:發(fā)現(xiàn)問題是思維活動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沒有問題的思維是膚淺的,被動的.當個體感到需要問個"為什么","是什么","怎么辦"時,思維才算真正發(fā)動,否則,思維就難以展開和深入.諾貝爾獎獲得者-海森堡深有體會的說:“首先是問題的提出,其次才是問題的解答”。因此,學生不愛問問題,就是我們教師在教學上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我在教學中嘗試了從以下幾方面來促進學生提問,效果較好。
一、增強學生提問的信心
學生發(fā)現(xiàn)了問題,但不愿提出來的現(xiàn)象很普遍。調(diào)查顯示:92%以上的學生有過向教師提問的意向,但只有30%的學生向教師提出過問題,從來沒有向老師提出過問題的占36%。其中怕說錯了被同學們譏笑的學生占調(diào)查人數(shù)的20%;其中怕說錯了被老師批評的學生占調(diào)查人數(shù)的14%。從統(tǒng)計數(shù)據(jù)來看,學生有問題不向老師主動提出的原因,除缺乏提出問題的能力和獨立思考的品質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學生的害羞心理,怕同學譏笑,怕老師說笨?傊,就是缺少提問的信心。
學生提問的信心,來自于教師的肯定和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后,教師的反應是決定學生能否繼續(xù)提問的關鍵。如果你對提問的學生不給予熱情的鼓勵,如果你對學生的問題不加理睬,如果你在學生提問題時,表現(xiàn)出不耐煩的情緒,如果你對其他學生的嘲笑不加以制止,那么,你給學生傳達的信息就是:問題不好,不該問。這樣做的結果必然是學生逐漸失去提問的信心,變得沉默,進而排斥學習。
因此,要讓學生多問,首先就要增強學生提問的信心。要做到:1、當學生提出的問題太偏或與本課所要解決的內(nèi)容無關時,教師也同樣要給予鼓勵,贊揚這種敢于提問題的行為。2、當學生在提出問題的過程中,由于緊張或考慮不充分而語無倫次、詞不達意或結結巴巴時,教師不能中途打斷學生的發(fā)言,要鼓勵學生繼續(xù)說,并認真解答。3、當學生提出的問題有錯或教師在上課時已反復強調(diào)過,而學生又當作問題提出時,教師不能嘲笑、諷刺、指責。4、當學生提出的問題比較幼稚,受到其他同學嘲笑時,教師要給予制止、引導,要保護學生提問的積極性。
教師一定不要輕易否定學生所關心的問題的意義,應該承認學生的需要和價值觀,尊重學生的意見和選擇。教師要放下“教師的權威”,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保護學生的自尊心、積極性,不斷鼓勵學生,這樣才能促使學生提出問題。
二、多給學生提問的機會
學生的問題能否提出來,還取決于教師是否給學生提問的機會。一直以來,課堂上的提問是教師才有的"專利","師問生答",似乎天經(jīng)地義。然而,教師的提問是按照教師對教材的理解,教師的思路和意愿來設計的,教師關心的問題和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往往并不一致。教師以為很有意義的問題,學生未必感興趣,而學生認為有趣的問題,教師又認為不值一提。這樣勢必造成剃頭挑子一頭熱的狀況,不利于教學。比如,在一次復習課上,我不經(jīng)意地提到HClO、HClO3、HClO4三種酸的氧化性強弱順序。由于我只想舉個例子說明化合物的氧化性和元素價態(tài)并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所以就沒有解釋有關原因。沒想到課后不少學生問到:為什么三種酸的酸性依次增強,而氧化性依次減弱了?我馬上意識到一次好的教學時機被浪費了,原因是我未給學生提問的機會。
長期的應試教育使我們在課堂上只講要考的重難點內(nèi)容,而且教學容量越大越好,很少考慮講什么、怎么講對學生才更有意義、效果更好。事實上,教學的成功不是取決于教學內(nèi)容的總量有多少,而是學生有所得、有所獲的有多少。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時刻觀察學生的反應,當學生感到困惑時,我們就要給學生時間,讓學生把問題提出來。
除了課堂上多給學生提問的機會外,我還督促學生設立“問題卡”,把學習中產(chǎn)生的問題,寫在“問題卡”上,要求學生把“問題卡”夾在作業(yè)本中交來,或者由我在課前收集卡片,這樣我便能夠及時的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使教學的針對性更強一些。同時讓性格內(nèi)向,不愿在大庭廣眾下提出問題的學生,也有了提問題機會;對于不愿提問題的同學,也起到了督促作用。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