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luò) 2009-07-02 19:12:31
對幼兒教師來說,語言表達僅僅做到準確、清晰、規(guī)范是不夠的,還必須實現(xiàn)語言的“兒童化”,才能吸引幼兒。教學實踐也表明,用兒童化語言上課,課堂氣氛活躍、生動,易于幼兒接受。因此,幼兒教師要注意精心設(shè)計自己的教學用語。
一、甜美
幼兒有一種本能心態(tài),即期望得到教師的“愛撫”。如果教師用寡淡冷漠的語言給幼兒上課,幼兒會很敏感地覺察到,他們同樣會以冷淡的態(tài)度回報你,教師的教學自然收不到好的效果。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慈母般溫柔的表情、聲調(diào),有效地激發(fā)起幼兒的內(nèi)心體驗,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得知識。例如,大班講《認識螢火蟲》一課的開始部分:
“小朋友們,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故事:一天,小白兔去采蘑菇,在回來的路上天黑了。小白兔找不到家了,急得哭了起來。幾只螢火蟲飛來了,對小白兔說:‘別著急,我們來幫助你。’說著,他們把身后的小燈點得更亮了,很快地幫助小白兔找到了家。小朋友們想一想,螢火蟲身后那個發(fā)亮的小東西,真的是燈嗎?它為什么會發(fā)光呢?好,今天啊,我們一起來認識螢火蟲。”
我認為,教師這樣講,語言就達到了一種“甜美”的要求。使語言“甜美”的基本要求有:
1、教師要煥發(fā)童心,進入角色,用親切、自然、純真的表情和語言讓幼兒感受天真爛漫之情。
2、語調(diào)上要注意舒緩有致,語氣上要注意柔和。巧妙地處理好輕重、停頓、兒化、變調(diào),做到抑揚頓挫,同時還可以采用形容詞疊用、摹聲等修辭手段,以求達到娓娓動聽的效果。
二、童趣
幼兒的思維是直觀、形象的,容易為興趣所左右。所以,教師要用生動、形象、具有兒童情趣的語言來描述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要求,才會使幼兒感受到一種審美的愉悅,才會吸引他們的注意,調(diào)動起他們的積極性。下面是幼兒學習漢語拼音“u”和“<”的指導語:
“‘<’的頭上有兩點(邊說邊用彩筆點出),這兩個點呀,小魚的眼睛。小魚身上穿著美麗的衣裳,它臉上的眼珠,黑黑的,亮亮的,我們一眼就看到了?墒‘u’賊魚呢,它最好放烏氣彈了,搞得全身黑黑的,眼珠也是黑黑的,這眼珠我們看得清嗎?對了,這眼珠我們就看不清啦。所以,‘u’的頭上就沒有兩個點了。”
由此得到啟示,教學用語童趣性的基本要求如下:
1、選用擬人、比喻、夸張等手法,施展繪聲繪色的描述技巧,來刺激幼兒的“內(nèi)視覺”,激發(fā)起他們對新事物的再造想象力。
2、把枯燥乏味的詞語概念,通過編擬兒歌、故事,轉(zhuǎn)化為生動、直觀的事物形象。
三、短小
幼兒的有意注意時間短、瞬時記憶不發(fā)達。因此他們對較長或復雜的語句理解較困難。如果一句話超過8個詞,那么幼兒就會聽了后面而忘了前面。所以,這就要求教師用短小、富有節(jié)奏感、符合幼兒心理發(fā)展水平的語言給幼兒上課,幼兒才會樂于接受。下面請看教師對兒歌《春天在哪里》的提示語:
“這首兒歌,寫春天的景物可多啦!像花草、樹木、山水、風雨、蜜蜂、蝴蝶啦……小朋友們要一邊聽一邊想:春天到底在哪里?從兒歌中把春天找到。”
短小、精悍教學用語的基本要求有:
1、多用“散句”。即將一個長句拆零為幾個較短的詞語單位來表達。但是要注意語法和語言規(guī)范。
2、多用兒童熟悉的、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語與句式,避免過多生疏的附加成分。
四、靈活
課堂中靈活地運用一些自然、親切、似家常絮語、像親朋敘舊的“插入語”,可以起到調(diào)節(jié)幼兒聽課情緒,增強他們注意力集中的作用。譬如:
——正在上計算課,突然一架飛機從教室上空飛過,聲音震耳欲聾。“飛機,飛機!”一個小朋友尖叫起來。緊跟著,全班小朋友都轉(zhuǎn)頭東張西望,邊看邊嚷。有的還想離開座位到室外看看。這時,教師靈機一動:“好呀,飛機也來聽我們大班小朋友數(shù)數(shù)了。我現(xiàn)在找一位小朋友站起來數(shù)數(shù),給飛機上的飛行員叔叔聽聽。好不好?”“好!”按照平時養(yǎng)成的習慣,孩子們紛紛舉起了小手。
——一名膽小的幼兒,在回答問題時聲音很輕,小朋友都聽不清楚。教師笑著說:“說給誰聽的?——說給自己聽的?還是說給大家聽呢?”巧妙地指出了不足,提出要求,委婉而親切。
總之,靈活的“抒情插語”,是幼兒教師靈感的閃現(xiàn),是教學機智的結(jié)晶,是促進兒童心智的良藥。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