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2009-07-01 08:39:59
四、觀察評估做到一個“細”字
觀察評估幼兒的目的,在于有針對性地提供與其相適宜的教育,加快幼兒的發(fā)展速度,調(diào)整幼兒的發(fā)展方向。為此,我通過天天觀察記錄,建立幼兒的個人檔案,隨時地、階段性地、系統(tǒng)地觀察記錄幼兒的發(fā)展變化,不斷變化教育對策,使教育真正落實到幼兒身上,有效地促進每一位幼兒的發(fā)展。
1、設立天天觀察記錄本
為了如實地記錄下幼兒成長中有趣的、有價值的值得記取的事件或需要我付諸更多注意予以改善的問題及教訓,對每一個幼兒向什么方面予以指導,我隨身攜帶做記錄用的筆和記錄本,隨時記下幼兒的一些現(xiàn)象。由于班上幼兒人數(shù)多,不可能對每一位幼兒做詳細記錄,每學期我選擇7—8名有代表性的幼兒作為重點觀察對象,做詳細記錄,保證每月5—6次,其他幼兒做一般記錄,每學期4—5次左右。在一日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我還隨時觀察幼兒的反應和表現(xiàn),幼兒對教師的引導做出的各種反應,他們在活動中的興趣情緒如何,對幼兒在活動中的各種表現(xiàn)做出評價,以此對教育活動的效果做出分析與判斷。在記錄幼兒活動的同時,我也記下自己的工作和思考如指導方法是否適當,指導方向是否正確,是否與幼兒的發(fā)展狀況相吻合,以便尋求最佳的教育方法和途徑。
2、建立幼兒的個人檔案
為了確保對所有幼兒都進行一定的觀察、評估,我對全班幼兒進行了定期的、有計劃地、系統(tǒng)的觀察和記錄,建立了幼兒的個人檔案。首先擬定觀察目標及評判標準,而后設計觀察表格如周幼兒發(fā)展評估表,學期幼兒發(fā)展圓盤圖。觀察評估的內(nèi)容為三大領域,十二個子項目,分五個水平等級,從中逐項分析幼兒水平,確定幼兒在某一階段的發(fā)展狀況。針對幼兒在發(fā)展中不平衡,弱點而制定不同的教育措施,做到觀察評估與分析相對應,分析與措施相對應,加深對幼兒系統(tǒng)性的了解,逐漸建立起幼兒個體發(fā)展的綜合性資料檔案,真正做到因類施教,因人施教。
五、家長工作注重一個“誠”字
為了使家庭與幼兒園在教育上取得共識,形成合力,配合一致地對幼兒實施教育,獲得高效、高質(zhì)的教育成果。在家園聯(lián)系工作中,我特別注重一個“誠”字,用誠心去打動家長,贏得家長的信賴和支持。記得我班有一位叫王琳的幼兒,在其入園之前,我上門去她家進行家訪,第一次見面,幼兒家長一副冷漠的眼光,也不請老師坐坐,我向她了解孩子的情況她愛理不理。開學后第一天孩子來園鬧情緒,第二天家長就打電話給園長說孩子回家后不吃飯,不忍心再送孩子來園,我立即給她家打電話,向她介紹有關幼兒園剛?cè)雸@的一些常見情況和幼兒的心理,請她配合我們的工作。第三天她保姆送孩子來園,我從中了解到她家里是單親家庭,媽媽對孩子特別地溺愛,在家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喂頓飯要幾個小時。針對這種情況,我一方面在生活上給孩子以無微不致地照顧和關懷,給孩子以家的溫暖,表揚孩子有點滴進步,使孩子樂意上幼兒園;另一方面我每天利用早晚接送孩子的機會或晚上通過電話與家長溝通,向家長介紹幼兒在園的表現(xiàn),孩子病了,我提著水果去探望。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孩子變化很大,會自己動手吃飯了,早上來園還主動地向教師問好,回家后還對媽媽說:“媽媽我長大了,不要你們喂飯了,老師說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一天,我因胃炎發(fā)作嘔吐不已,王琳跑到我身邊摸摸我的頭,關切地問“老師,您生病了嗎?”回家后還對她媽媽說:“歐陽老師生病了,媽媽,我們帶點藥給她吃吧。”老師的誠心終于感動了家長,這位家長對老師的態(tài)度也發(fā)生了質(zhì)的變化。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