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6-26 22:26:16
孟姜女傳說以故事、歌謠、詩文、戲曲等多種形式在我國廣大地區(qū)內流傳,有著久遠的歷史,幾乎家喻戶曉。它與《白蛇傳》、《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一向被稱為中國的四大民間傳說。
相傳孟姜女為秦時人,因丈夫范喜良被迫修筑長城,便萬里送寒衣,哭于城下,城為之崩,而丈夫尸骨被發(fā)現。孟姜女面對面與秦始皇作斗爭,后投水而死。這一故事,集中反映了民間傳說中忠于愛情、反抗暴政的婦女形象。
孟姜女故事最早見于唐代的《同賢記》,一般認為,故事可能是由《左傳》所載春秋時“杞梁之妻”哭夫崩城故事演化而成,后來以多種文藝形式廣泛流傳于民間。
在我國學術界,最早開始研究孟姜女故事并取得卓越成就的,當首推顧頡剛先生。他用研究歷史學的精神和方法來從事民間文學的研究,寫了3萬多字關于孟姜女的文章。他的《孟姜女故事研究》一文的發(fā)表,距今已有半個多世紀,不失為研究孟姜女故事的重要論著。鐘敬文先生說:“顧先生對孟姜女故事的研究,是‘五四’運動后我國新學術(新民間文藝學)上的一顆明珠。”
顧頡剛以為,孟姜女故事“最早見的,是《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前550年)傳說,齊將杞梁在莒國戰(zhàn)死;齊侯回來,在郊中遇見杞梁之妻,使吊之。她以為郊中不是吊喪的地方,把他卻去。因此,齊侯到他家吊了。”因此,顧先生以為:“孟姜女即《左傳》上的‘杞梁之妻’。”而唐代以來孟姜女故事是春秋時代杞梁之妻故事嬗變而來的。從那以后,顧先生曾提出要寫一本《孟姜女故事考》來結束這一工作。數十年來,他搜集到成百萬字的資料,為寫好文章作準備,可惜后來這個愿望未能實現。
不少學者同意顧先生的上述論點。例如鐘敬文先生就認為:“民間傳說,是民間文學(口頭文學)的一種形式。在流傳過程中不斷變化,正是這種文學的重要特點。”“孟姜女這個故事,流傳了2000多年,傳播地區(qū)幾乎遍全國,它的變化多姿是必然的。”“孟姜女傳說,由原來的齊國杞梁之妻,逐漸演變,到了隋唐之前,急劇轉變?yōu)槊辖薜孤穹蚴娜f里長城,正是口頭文學這種規(guī)律的表現。”“有些學者頗懷疑顧先生關于唐代以來孟姜女故事是由春秋時代的杞梁妻故事嬗變而來的判斷。關于這點,我倒是同意顧先生的結論的。理由說起來話長,只好待將來有機會時去論述。”鐘先生以為,顧先生早期對孟姜女故事的研究,“雖然從今天看去,它不免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之處,但它像一株大樹,盡管有蟲傷敗葉,乃至枯株,卻并不妨礙它的整體的價值。”(見《孟姜女故事論文集》)列守華先生則以為;“孟姜女故事的演變,經歷了三個階段。關于把梁妻善哭和哭倒城墻的傳說,屬于它的原始形態(tài)!锻t記》中所記孟姜女萬里尋夫,哭倒長城的情節(jié),是它的基本形態(tài)。孟姜女與秦始皇面對面斗爭,是它的完成形態(tài)。”(同上書)
有的學者不同意顧先生關于唐代以來孟姜女故事是由春秋時杞梁之妻演化而來的說法。
中國學者路工認為,杞梁妻和孟姜女哭倒長城這兩個故事在內容上根本不同,其主人公也有許多差異。“我們沒有理由說孟姜女故事是從《左傳》的杞梁故事發(fā)展來的。我們知道形成孟姜女故事的主要原因,是人民經歷了勞役的痛苦。長城從春秋戰(zhàn)國到明代,一直不停止的修建增補,所以每一朝里民間都可能產生像孟姜女這樣的故事。”孟姜女故事“是經過千萬人民集體創(chuàng)作的。”“所以我們研究的時候,不能機械地拿歷史上的人物、事實,對照傳說故事中的人物、事實,以證明‘真實不真實’。”(見《孟姜女萬里尋夫集》)
日本學者飯倉昭平一方面承認“孟姜女故事最早的根據見于情秋左氏傳》杞梁之妻”。(載《東京都立大學人文學報》第25號),但這位學者與顧先生的見解不同。他認為把梁妻的傳說與孟姜女教事不同,后者在大前與唐之間才最終形成。六朝在佛教影響下所產生的志怪小說對孟姜女傳說有很大的影響,這位學者與顧頡剛等見解的最大不同,是他指出這一傳說有“北方說”與“南方說”之分。“北方說”指的是敦煌發(fā)現的有關資料,“南方說”指的是與唐代《同賢記)相類的作品。(《關于孟姜女》,載1958年8月日本《文學》雜志)
蘇聯漢學家鮑·李福清在1961年出版的《萬里長城的傳說與中國民間文學的體裁問題》一書中指出:“顧頡剛在分析各種有關孟姜女的作品時,并沒有把民間文學創(chuàng)作與人民的生活聯系起來。”“顧頡剛認為孟姜女傳說起源于古籍資料,這一結論是不能令人同意的。”“孟姜女傳說事實上是在民間產生的,后來才筆之于書,而由于各種具體的歷史條件,它的情節(jié)才發(fā)生了變化。”“孟姜女傳說的記錄最早見于唐代的《問賢記》(此書估計是七世紀末到八世紀初的作品)。”“可以認為,孟姜女傳說與武士杞梁之妻的傳說無關。”關于李福清對孟姜女傳說的看法,鐘敬文先生曾有過一段解釋。他說:“兩個月前(指1981年10月),見到來我國訪問的蘇聯漢學家李福清博士,我告訴他關于顧先生論斷的我的看法。他說他寫作那篇孟姜女論文時,年紀很輕(現在也不過49歲),意思是對問題考慮可能不夠周全?磥恚⒉粓猿炙缒甑囊庖。”(見《孟姜女故事論文集》)
孟姜女故事以多種文藝形式在我國廣為流傳,并為中外學術界所注目,它是我國民間文學的珍品,我們應當從各個方面對它作深入的研究。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