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2009-06-25 21:22:17
清朝乾隆年間,食古不化的風氣很濃,在繪畫方面尤以“四王”及其末流為代表,認為一筆一畫都必須摹仿古人,并視為“正宗”。鄭板橋因賑災救荒,得罪了朝廷,被貶回鄉(xiāng)。為了生計,鄭板橋只好又在揚州重操書畫舊業(yè)。
有一天,幾位詩朋畫友相約來到鄭板橋家聚會,除了“揚州八怪”之中的金農、李鱒、羅聘等人以外,還來了一位畫店老板王四鼎。
這位王老板專門賣仿古畫,近來生意清淡。他見人們越來越喜愛“揚州八怪”的新派書畫,便打算拉擾鄭板橋到他店里合伙經營字畫,以免影響他的生意。
鄭板橋早知此人,對王老板的來意了如指掌,也不理會,與金農、李
、羅聘等人,興高采烈地吟詩論畫起來。談至興處,鄭板橋隨即潑墨揮毫畫了一幅巨石墨竹圖,幾位畫家見罷無不稱妙。
坐在一旁的王四鼎卻不以為然,帶著鄙夷的口吻說:“鄭先生的字畫,功夫確是深厚。不過,鄙人以為,凡寫詩作畫,必須仿效古人。古人畫石頭,常常是清清秀秀,或臥于竹旁,或立于籬下,這畫中巨石卻上頂天,下柱地,蘭花且不談,就連翠竹也矮它三分了,豈不怪哉奇哉!”
李在旁大笑道:“王兄有所不知,此乃鄭兄胸中之石也!”幾位畫家連連點頭。
談論間,時近中午,鄭板橋說:“既然王兄口口聲聲要仿古,寫字作詩畫畫都要仿古法,今天我就做一樣仿古菜給你嘗嘗。”
于是,鄭板橋親自下廚房,特地切了一塊拳頭大的半生不熟的肉塊放在旁邊。夫人在旁不解地問:“你留塊生肉作什么?”鄭板橋說:“這是一塊仿古肉,我自有用場。”
一會兒,紅燒魚、荷包蛋、豆腐湯都燒好了。鄭板橋的手藝還真不錯,每樣菜都做得有香有味有形有色。
當把一碗紅燒肉燒好后,他又把那塊半生不熟的肉放置上面,加了點佐料蔥花,看上去同碗里其他肉一樣。
王四鼎最愛吃紅燒肉,鄭板橋特地把這道菜放在他的面前。還沒等碗放平穩(wěn),王四鼎的筷子已伸將過來,不偏不倚就把那塊“仿古肉”夾了過去。剛放在嘴里一咬,一股生腥味直沖腦門,咬又咬不動,吞也吞不下,吐吧,又有失身份,堵在嘴里很費力地問道:“鄭先生,這肉恐怕還沒煮熟吧?”
鄭板橋放下筷子,慢條斯理地說:“這是一塊仿古肉,特請王先生品嘗的。”
李笑道:“古人魚、肉都是吃生的,可見生的一定比熟的好吃,王先生千萬別客氣,吃吧!”
一番話,逗得四座嘩然大笑:“言之有理,言之有理!”
王四鼎被弄得臉上紅一陣,白一陣,目瞪口呆,半天答不出一句話來。舉筷夾菜,又擔心生的東西,只好一口一口地喝著豆腐湯,小心翼翼地吃菜,好不難受。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