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6-22 21:58:09
脊髓灰質火臨床分為潛伏期、前驅期、麻痹前期、恢復期和后遺癥期。
患兒來到康復科絕大多數(shù)是處于恢復期和后遺癥期。
一、恢復期的康復治療及護理
脊髓灰質炎患兒,從體溫恢復正常后48小時起,持續(xù)2年為恢復期;謴蜁r期長,對護理工作的要求也有特異之處。在恢復期中,脊髓灰質細胞部分沒有死亡僅是炎性反應。炎癥逐漸消退,癱瘓的肌肉功能得以恢復,2年的恢復過程中,重點是頭6個月,據(jù)統(tǒng)計,此期間可恢復肌力的90%,神經恢復需2個月~2年,失神經支配的肌細胞變性,一般在6個月內是可逆的,時間愈長,變性細胞逆轉的可能性就愈小。防止肌肉變性和防止肢體畸形是本期的重點。
1、治療:采取針灸、理療等措施,幫助神經恢復及防止肌肉變性。
2、護理:
①輕手法被動牽伸關節(jié),防止攣縮。
②指導患兒做正在恢復的麻痹肌的主動收縮練習,助力運動,或用懸掛肢體或水中運動的方法,作減負荷的運動練習,運動時要防止正常肌的替代活動。將肌力不平衡的肢體,用塑料板、輔助器保持在功能位上活動,以防止骨與關節(jié)發(fā)生畸型。
、郾3株P節(jié)功能位。向患兒及家長解釋保持肢體功能位的重要意義。將踝關節(jié)保持于90°中立位,避免足下垂,膝關節(jié)保持伸直位,髖關節(jié)保持伸直中立位,避免屈曲、外翻、外旋,腕關節(jié)避免屈曲下垂等。根據(jù)具體情況,可采用砂袋、夾板、輔助支具等,畸形明顯者可采用石膏或牽引矯正后,再用輔助器將患肢保持于功能位。
、苤刃驖u進,勿使麻痹肌過度疲勞。
、菁×^弱時,可采用肌電生物反饋等方法進行鍛煉。
二、后遺癥期的康復治療護理
發(fā)病2年之后,即稱為“后遺癥期”。此時已經死亡的運動神經細胞,即不再恢復,癱瘓的肌肉已憂為定局,再用藥物治療不直作用。但因肌力失去平衡,肢體不正常負重,骨與關節(jié)的畸形繼續(xù)發(fā)展,甚至達到嚴重程度。
此期應根據(jù)患兒的癱瘓部位、畸形程度、性別、年齡等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對畸形加以矯正鍛煉,制定康復方案。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消除或改善肢體運動功能障礙是本期康復的重點。
1、治療:矯形外科的手術治療是切實有效的方法之一。
2、護理:
、偈中g前的康復護理:
A心理護理
麻痹后遺癥的兒童,在手術前易產生緊張、恐懼的心理,他們離開了熟悉的家庭和學校,來到了陌生的醫(yī)院,并要接受手術治療。兒童對各種注射及其它技術操作的疼痛刺激,常常使兒童見了醫(yī)生、護士就怕,“談針色變”、“談刀色變”,形成了一種條件反射的惡性循環(huán)。所以,護士在兒童入院時,讓其盡快的熟悉周圍的環(huán)境及患友,用和藹的態(tài)度幫助他們。掌握熟練的技術操作,動作輕柔且穩(wěn)準,一次成功,以母親的感情接近他們,努力以愛心替代他們的母愛,掌握兒童的心理規(guī)律,給他們講一些小英雄的故事,啟發(fā)他們同疾病做斗爭的勇敢精神,了解兒童的心理特點,實施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為順利實施手術做好心理準備。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