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luò) 2009-06-22 20:54:36
嬰兒啼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啼哭常常代表他們的語言,是向周圍傳遞信息,進行交流溝通。
嬰兒漸漸長大后嘀哭的聲調(diào)和情況往往有變化,以表達不同信息,身體不適是主要的啼哭原因,如胃已排空、饑餓要吃奶會哭,不給哺乳會越哭越響,媽媽走近抱起來哺乳就不哭了;穿得過厚,蓋得太多,包扎太緊也會哭吵,解松衣被透透風(fēng),手足自由活動了,就逐漸安靜;腹部脹氣,腸蠕動較快,鼻塞感冒等也會引起啼哭,對癥處理,舒適了就會停止哭吵。
若抱起來碰到嬰兒身體某個部分就尖叫大哭,必須仔細查查該部位是否有碰傷、瘀血、腫脹、發(fā)炎、脫臼等傷痛。小嬰兒患病后癥狀體征往往不明顯,但哭聲有時能提示護理者他病得不輕,如顱內(nèi)有病嬰兒常會發(fā)出尖叫,兩眼定視等。
除了身體不適引起啼哭外,有時嬰兒疲倦了,被人吵醒了不高興也會哭鬧不休,心理上的需要未得滿足也會哭鬧。有的嬰兒吃飽睡醒了,躺在小床上感到寂寞,要父母靠近自己,撫摸自己,把自己抱著玩,也會用啼哭來表示自己不滿意不愉快,有人稱之為“皮膚饑餓”。
嬰兒渴望親人間的相互接觸
愛撫,這是人類的天然需求,親人輕柔的愛撫使嬰兒心理上、情感上得到滿足,產(chǎn)生對大腦良好刺激,興奮和抑制得以協(xié)調(diào),有助于消除心理上的緊張疲勞,獲得松弛安祥,建立了對周圍事物的安全感、信任感。對嬰兒心靈上的呼喚父母必須體察細微,以滿腔愛心予以滿足,每天應(yīng)摟抱、撫摸、逗引,與嬰兒同樂幾次。睡前輕輕撫摸、按摩嬰兒手、腳、背、腹,可使嬰兒帶著喜悅,安然入睡,睡得安寧深沉。父母要在照顧養(yǎng)育中細心體察嬰兒的哭聲,分辨溝通的信息,并予以相應(yīng)的滿足,這也是加強親情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如果寶寶其它都很正常,睡前哭一會兒也沒關(guān)系,哭也是一種寶寶的運動方式,有利于肺的健康發(fā)育。
在此告訴你一些“怎樣識別嬰幼兒的哭聲”的常識:嬰幼兒除了睡覺、吃奶等生活內(nèi)容外,啼哭也是經(jīng)常發(fā)生的事情。孩子正常狀況下的哭鬧,是一項有益的全身運動,并十分有利于肺部的發(fā)育。而對尚沒有語言表達能力的嬰幼兒來說,啼哭又往往是他們存在某些不適或某種需求的唯一表達方式。因此,要做一個好媽媽、好爸爸,就應(yīng)當(dāng)學(xué)會分辨孩子的哭聲,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處理。嬰兒最常見的啼哭原因是因為饑餓。這種哭聲往往是由小變大,且聲音宏亮,有時亦可較為劇烈。如用手指輕輕觸碰其口旁的面頰,嬰兒會立即將頭轉(zhuǎn)向該側(cè),并可有吸吮動作。而在醒后或吃完奶后,啼哭則多半是因尿濕了。此時哭聲多不大強烈,并可伴有軀體的躁動不安。
——小寶寶邊吃奶邊哭,通常有以下幾種情況:
1.鼻子堵塞。秋季著涼易感冒,若是感冒造成的鼻子堵塞,應(yīng)予以治療,請醫(yī)生開些適合嬰兒的滴鼻藥,在喂奶前滴入。如果是鼻涕閘堵塞,可用棉花鼻子暢通。
2.乳汁太沖。乳母的乳汁豐沛,寶寶來不及下咽,可用拇指和食指稍稍捏住乳房,使乳汁流得緩慢些,讓寶寶從容下咽。
3.乳汁太少。母乳不足,寶寶吸吮幾口才咽一次或根本不咽,說明母乳已吸空,寶寶吸吮卻吃不到奶,肚子沒吃飽,便會哭鬧,這時應(yīng)在兩頓母乳喂哺之間,加喂牛奶(配方奶)或其他代乳食品。
4.寶寶不愿意用奶瓶吃奶。吃慣母乳的嬰兒常會出現(xiàn)拒絕橡皮奶嘴的情況,但不定期,你寶寶目前的哭吵現(xiàn)象顯然不屬此列。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xué)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