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6-21 18:30:02
六、忌濫用丙種球蛋白
冬春季節(jié)易患感冒,一些家長把預防的希望寄托在“丙種球蛋白”上,這可靠嗎?
“丙球”是以混合健康人血漿為原料制成的,主要含免疫球蛋白G(簡寫為IgG)。從理論上講,血液中IgG的濃度高低在一定程度上與人體抵御感染的能力有關,但注射“丙球”后并不能降低感冒的發(fā)病率。癥結在于兩點:一是感冒的病原體主要是病毒,種類多且經常變化,而“丙球”所含的抗體不僅有限,而且缺乏特異性;二是健康兒童及大多數(shù)體弱兒的血中IgG水平正常。
由此看來,減少兒童罹患感冒的關鍵之舉應從增強體質出發(fā),具體措施應從堅持母乳喂養(yǎng),合理安排食譜,從小堅持“三浴”鍛煉(陽光浴、空氣浴及水浴),按時進行預防接種等方面著手,絕不能依靠“丙球”。
七、中草藥安全
一般而言,中草藥的安全性比西藥大一些。但只是相對而言,如果隨便服用同樣可導致嬰幼兒健康的損害。
據國內醫(yī)藥期刊報道,夏枯草、菊花、梔子、魚腥草、淡竹葉、蘆根、生地等中藥中含有鞣質、生物堿、揮發(fā)油、甙類以及無機鹽成分,可能加重嬰幼兒的肝臟負擔,損害肝功能;六神丸含有蟾酥,可能引起惡心、嘔吐、驚厥等癥狀;珍珠丸含有朱砂,可能誘發(fā)齒齦腫脹、咽喉疼痛、記憶衰退、興奮失眠等不適感;牛黃解毒片長時間服用可導致白細胞減少。因此,中草藥也不能濫用。
八、小病貴藥
孩子患了病,家長恨不得藥到病除,因此常常用新藥、貴藥。
比如感冒發(fā)燒,動輒就上抗生素,而且嫌青霉素過時而動用先鋒霉素。再如腹瀉,不問青紅皂白,吡哌酸、氟哌酸一擁而上。其實,感冒發(fā)燒多由病毒引起,有其自然病程,抗生素無效,先鋒霉素不但不能改變這種狀況,還會造成耐藥性,一旦以后真患上了嚴重感染反而用之不靈;腹瀉同樣如此,70%的水瀉樣便為病毒與產毒性大腸肝菌所致,只需多喝水、調整飲食、適當服一些消化酶類藥物以及B族維生素即可解決,不必動用抗菌藥。而抗菌藥還可殺傷腸道中的有益菌,造成腸道菌群失調,霉菌趁機興風作浪,醫(yī)學上稱為二重感染,治起來也相當麻煩。
九、小兒用成人藥
相當多的家長不懂得用藥之道,不了解兒童與成人的差別,誤認為只要減少一點用量就行,此種做法十分有害。
必須弄清楚,小兒與成人不僅是體重不一樣,更有諸多生理、病理方面的差別,尤其是小兒肝、腎等臟器發(fā)育不完善,酶系統(tǒng)未建立。藥物代謝產生不反應,重者可致殘甚至喪命。
如四環(huán)素可影響小兒骨骼生長,并使牙齒變黃,形成“四環(huán)素牙”,故8歲以下兒童不能用;抗菌藥氟喹諾酮可引起關節(jié)病變,妨礙軟骨的正常發(fā)育,18歲以下未成年人皆用不得。再如常見的解熱止痛藥因含有非那西丁,易使小兒血紅蛋白變?yōu)楦哞F血紅蛋白,降低攜氧能力,造成全身組織器官缺氧;安痛定、去痛片含有氨基比林,此種成分易使小兒白細胞數(shù)量迅速下降,有致命之險;感冒通含有雙氯滅痛,既抑制血小板凝集,又可損害肝功能,皆在禁用之列。
十、糖水服藥
中藥其味苦澀,小兒不愿服,父母便用糖水矯正口味。殊不知,糖中有較多的鈣、鐵等礦物元素,可與中藥中的蛋白質起化學反應,并在胃液中凝固變性,繼而混濁沉淀,致使療效大打折扣。有些藥物恰恰是利用苦味來刺激消化液的分泌而發(fā)揮療效的,若在藥中加糖,效果不佳。
此外,糖還可干擾微量元素與維生素的吸收,抑制某些退燒藥的作用,降解某些藥物的有效成分?傊,糖水服藥不利于治病,最好用白開水送服。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