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wǎng)絡(luò) 2009-06-18 20:23:24
近幾年,通過大眾傳播媒介,接連不斷地有人推出什么“培養(yǎng)神童”的“方案”、“工程”、“行動”、“教室”、“搖籃”之類的著作,拍著胸脯自我吹噓什么“揭開了神童之迷”云云,鼓吹什么“0歲識字,3歲掃盲”,“兒童個個都是神童”,“兒童個個都是天才”,“讓神童進入千家萬戶”,"從我這個幼兒園出去的個個都是神童"等等。似乎那些人開辦的培訓班、幼兒園或小學,都是制造神童的“工廠”,可以“成批”地制造神童,是神童“批發(fā)站”。其實,這完全是自吹自擂,是在制造“神話”,鼓吹“現(xiàn)代迷信”,是根本無法兌現(xiàn)的虛假廣告詞。
這種既"神奇",又有"神秘"色彩的孩子,從古到今,都曾出現(xiàn)過。比如中國古代,宋朝的方仲永,據(jù)王安石在《傷仲永》一文中說,它家祖輩務農(nóng),從沒有人接觸筆墨紙硯這文房四寶?傻剿奈鍤q時,他卻出乎人們意料地能寫出非常好的詩來,并且"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時人感到非常驚訝和不可思議。
類似這樣的“神童”,古今中外,確實存在。但是,能稱得上是“神童”的,那只是兒童中的極少數(shù),極個別,可以說是鳳毛麟角。我們不能把“神童”這個概念泛化,把這個概念的內(nèi)涵和外延任意擴大。更不能偷換概念,把通過那些任意超越孩子的心理發(fā)展水平,進行“強制性”地“掠奪式”智力開發(fā),經(jīng)過單一的超強化訓練,而培養(yǎng)出的能提前認識千八百個漢字或有點什么特長的孩子,也都稱之為什么“神童”。學齡前兒童認識個千八百個漢字或有點什么特長,并不是什么難事,經(jīng)過一定的培養(yǎng)、訓練,差不多所有沒有遺傳性生理缺陷的孩子都可以做得到。那些孩子只能稱之為“比較聰明或很聰明的孩子”,不能稱之為“神童”。如果把那些比一般孩子稍微聰明一點的孩子,都稱之為“神童”,就像某個人在書中所講的那樣:神童可以“進入千家萬戶”,“兒童個個是神童”,那就太庸俗化了,實際上也就無所謂什么“神童”了。
然而,我們有的家長由于望子成龍“心急火燎”,在某些人做的“神童教育”廣告的撩撥下,甚至達到“饑不擇食,慌不擇路”地步;再加上又不大懂得教育和心理學,怎么看自己的孩子也是個“神童”的“胚子”,于是,就在誘人的廣告詞的誘惑下,不惜重金,盲目加入“制造神童:的行列,對孩子進行超強度的“掠奪式”的智力開發(fā)。把普通的孩子當成“神童”來“開發(fā)”,那只能使之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不會有好的結(jié)果。事實上,已經(jīng)有許多家長醒悟過來,大呼上當。
我們必須明白,即或是有的孩子經(jīng)過超強度、單一的訓練,在某一個方面的智力發(fā)展水平超過了一般同齡的孩子,但由于教育措施和要求超越孩子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發(fā)展水平,這便是以犧牲其他方面的發(fā)展為代價拔苗助長得來的,這是一種“泡沫優(yōu)勢”,是虛假的,不會保持很長的時間,不會有發(fā)展的后勁。就是那些被大眾傳媒“炒”得“燙手”的“神童”,沒有過多長時間,大都由“神童”回歸到了“凡人”群里,終歸沒有逃脫“10歲神童,15歲才子,過20歲成庸人”的厄運。比如,我國,1985年武漢大學少年科技預備班破格錄取了第一名正式學員,就是在當時引起全國轟動的5歲的小男孩津津。小津津半歲就能用漢語、英語說出物體和玩具的名字,2歲時能用英語、漢語對話,4歲時就能背誦幾時篇長篇古詩文,能借助英漢字典閱讀英語科普讀物,能解某些初中二年級以上的數(shù)學難題。5歲就能上大學,那真是奇跡!現(xiàn)在,怎么樣了?早就“泯然眾人矣”。再比如,在20年前,國際上知名度極高的韓國神童金雄鎬,出生3個月就會叫“爸爸”、“媽媽”,1歲時就能演算微積分,2歲時就已會讀寫2500個字,10歲時智商高達210。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他越來越趨與平常,在參加1979年高考時,他的平均成績只有65分,在2763名被大學錄取者中僅位居2420名。1990年有報道說,27歲的金雄鎬已成為一個極為普通的青年。就真的是“神童”,也不見得都能成“大器”。
我們應當承認,一般人與人之間生理機制上的先天差異是微乎其微的,正如馬克思所說,“哲學家和搬運夫之間的原始差異“,不過就像家犬和野犬之間的差異。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有的極個別別人的生理機制與一般人的先天差異,確實是很大的。比如,不久前,國外科學家經(jīng)過解剖發(fā)現(xiàn)愛因斯坦的大腦結(jié)構(gòu)就是與眾不同。最近,中國醫(yī)生對我國”國際象棋皇后“謝軍的大腦進行檢查時,也發(fā)現(xiàn)了同樣的跡象。我們必須老老實實地承認、正視這一點。要不然,我們就無法解釋“出生于并且生活在同一個家庭里,接受同樣教育的親兄弟姐妹,智力發(fā)展水平差別很大甚至相差懸殊”這種非常普遍的事實。
特別是希望那些在“神童教育論者”的鼓動下,還在盲目地做著“神童夢”的家長,要克服浮躁心理和不切實際的思想,破除對“神童教育”的迷信,趕快從夢中醒來,回到現(xiàn)實中來。還是把自己的孩子當成普通兒童,扎扎實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培養(yǎng)、教育、訓練。不要在急功近利的思想驅(qū)使下,硬是“趕著鴨子上架”,揠苗助長。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