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絡 2009-06-18 18:27:34
★小兒常見病癥之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受腸道病毒感染而導致的疾病,癥狀先表現咳嗽,流鼻涕,煩躁,哭鬧,多數不發(fā)燒或有低燒,發(fā)病1-3天后,手,足掌及口腔內出現紅疹,疹子的直徑約3毫米左右,當紅疹轉為水皰后會傳染給別人.
生長于手足的紅疹較不易影響寶寶的情緒,但口中水皰破裂則會使寶寶因劇痛而不肯進食.寶寶會經常流口水,并有發(fā)燒及不安等癥狀.
護理
此病病情較為溫和,可以自行痊愈,不過為防止脫水現象,應多喂寶寶溫開水,果汁等飲料.
如果患兒持續(xù)發(fā)燒,嘔吐,煩躁不安,應去醫(yī)院請醫(yī)生密切觀察,治療本病的預防很重要,在流行季節(jié)要少帶寶寶到公共場所游玩,教育寶寶養(yǎng)成講衛(wèi)生的良好習慣,做到飯前,便后洗手,對餐具,生活用品,玩具等應定期消毒.要防止用手搔破水皰而引起細菌感染.
★小兒發(fā)熱護理及治療策略★
1、保持適宜的環(huán)境。發(fā)燒時小兒最好臥床休息,居室內經常通風換氣,但不要有對流風,室溫宜保持在20-22度,濕度宜保持在60-65%。對于夏季熱引起的發(fā)熱,通過使用空調或電扇降低環(huán)境溫度,就可以幫助小兒降下體溫。
2、注意觀察孩子是否發(fā)熱。當懷疑小兒發(fā)熱時,應該馬上用體溫計測量體溫,20分鐘后再測量1次,并將測量結果記錄下來。家長也可以用自己的嘴唇吻一下孩子的額頭,或在喂奶時觀察孩子含乳頭是否有灼熱感。
3、必要時使用藥物降溫。對于不宜使用酒精擦浴的新生兒、體弱兒,當體溫超過了39度時,可以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一些安全的退熱藥,如百服嚀、美林等,也可在小兒前額貼一些有助于退熱的貼劑,如一貼涼。
4、采取物理降溫。有些小兒雖在服用退熱藥后暫時體溫下降,但藥效一過馬上升高。這時,可以采用物理降溫的方法,如洗溫水澡,水溫要比體溫低3度左右,每次15分鐘左右,每天2-3次。也可采用酒精擦浴,即用紗布或毛巾蘸上30-35%的酒精擦拭小兒的頸部、腋窩、腹股溝及大腿的內側等部位。但在擦浴時不要過多暴露,避免擦前胸、腹部以免小兒著涼。
5、多給小兒喝水。發(fā)熱會使小兒體內失去很多水分,為了防止身體脫水,注意給小兒多喝水或果汁,這樣既可為身體補充水分,又有助于降溫。但也不要飲用過量,以免引起水中毒。保持每兩小時能排出一次很清的小便,加之尿色不深不黃、眼窩不凹、唾液充足,說明水分補充已足。
6、進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小兒發(fā)熱時消化功能減弱,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半流質或流質食物,如牛奶、稀飯、蛋羹、面片、面條等,不宜吃油膩、高脂肪或奶油食品等。如果小兒食欲不佳,不要強迫進食,以免引起嘔吐。
應帶小兒去醫(yī)院的六個指征
1、新生兒或不足6個月的小兒發(fā)熱。
2、體溫在39-40度以上
3、發(fā)熱同時伴有皮疹
4、小兒以往有曾因發(fā)熱而抽風或有家庭高熱驚厥史
5、發(fā)熱已經超過24小時,采取物理降溫后體溫一直未下降
6、小兒哭鬧不停、煩躁不安、反應差、高燒不退、錯睡不醒。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