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2009-06-18 14:14:06
美國有關研究機構在對所有報道過的事件進行大人群流行病學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長期在電腦前工作,并未導致流產率和畸胎率上升。
隨著科技時代的到來,電腦已成為必不可少的工作工具。年輕的女士們既要工作,又希望生個聰明健康的寶寶。有關電腦前電磁輻射的各種報道,同事朋友之間的傳聞,都給電腦前的準媽媽
們蒙上了一層陰影。對答復也是半信半疑,心有余悸。
國外新聞界曾多次報道過在電腦顯示屏前工作的孕婦發(fā)生胎停育、流產、畸胎等事例,國內也曾有過類似的報道或轉載。孕婦們?yōu)榇藫@受怕,到醫(yī)院開證明,找領導換工作的有之,直接提出離開電腦工作要求的有之,更有甚者,一結婚就休假在家。就連在醫(yī)院工作的醫(yī)護人員,也因想生個聰明健康的寶寶而要求調離B超室,掃描室及有顯示器的工作環(huán)境。顯示器真的有這么大的危害嗎?媒體的報道有沒有依據呢?在顯示器前工作的孕婦該如何辦呢?
一件事物對另一件事物影響有多大,在醫(yī)學上都應有依有據,經過科學的統(tǒng)計方法,科學實驗、臨床研究、大樣本流調等得出科學的結論。個別現象不能代表普遍規(guī)律,不能以點代面。比如,某媒體報道某段時間,在某個范圍,某些工作條件下(如電腦前)孕婦流產率與死胎率較大,這不能證明在電腦前工作的孕婦就易發(fā)生流產和死胎。除了在電腦前工作這一因素外,可能還有其他因素,如工作強度,大氣環(huán)境污染,飲食等等因素,經過對各種夾雜因素綜合分析后才能下結論。并且,也要有相關數量的人群調查和隨機分組比較后才有意義。
據資料記載,美國有關研究機構在對所有報道過的事件進行大人群流行病學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長期在電腦前工作,并未導致流產率和畸胎率上升。這類事件在同類工種、同樣工作條件下,大數量人群中發(fā)生幾率仍然很低,并沒有流行病學意義。
電腦顯示器可產生電離輻射(低能X射線)和非電離輻射(低頻輻射及光輻射)及聲輻射,極少部分泄漏。國際上已對市場上近百種型號電腦顯示器的X射線進行過監(jiān)測,絕大多數照射量率僅是天然輻射水平。
國際上許多國家都制定了安全標準。我國也制定了顯示器安全標準。從1999年12月已經開始實施。按安全標準生產的顯示器本身已經具有防電離輻射、防靜電、防反光等防護功能。據測量顯示,工作人員距顯示器表面70cm處工作八小時/天,所受電離輻射的年附加劑量遠低于我國對公眾成員的劑量限值。另外,經專業(yè)測量顯示,在顯示器前裝不裝視保屏,其表面中心處的劑量比值為0.992,與沒有視保屏時輻射劑量率水平無差異。附加的視保屏對電離輻射不會有任何實際防護效果。相反,還可能會影響視力。以液晶方式顯示的顯示器不會產生電磁輻射和聲輻射。電腦前的準媽媽們,您的顧慮還很大嗎?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