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網絡 2009-06-10 10:13:14
在幼兒園門口,總能聽到孩子們嘰嘰喳喳地對“接駕”的爸媽邀功請賞:“媽媽!今天我跑步得了第一名!”“今天老師夸獎我的被子疊得最整齊。”……總之,孩子們差不多把每個小游戲都當成一較高下的比賽。三四歲的孩子為什么喜歡和別人比賽呢?
3歲起競爭意識日益強大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結果:3歲到3歲半的時候,孩子的競爭意識就日益強大起來,這個年紀的競爭是本能的,也是不可或缺的。寶寶在競爭中受益匪淺:學會評價自己和別人的能力;學會與他人相處(競爭也是人類交流的一種方式);學會面對壓力;學會自信;學會應付失敗和成功;學會自我展現等。
當然如果事事競爭、時時競爭,就會過猶不及,壓抑孩子的天性,導致偏執(zhí)。
不要阻止孩子的競爭
競爭標志著孩子的成長,以及衡量成長是否適齡,所以阻止孩子的競爭是沒有多大意義的,父母需要給予一定的鼓勵,或者予以疏導,比如孩子在某一方面的競爭中失敗了,父母應該告訴他“你雖然在幼兒園跑步很慢,但是你的手工做的特別漂亮。”
成功和失敗在這個年紀表現得很直接,雖然孩子在“失敗”時的挫折感是真切的,但是只要批判標準是天然的,或者小朋友們自己定的,而不是外界,比如老師或者家長強加的,孩子們就會特別快地擺脫挫折感。
競爭鼓勵也不能頻繁
由于競爭是這個年紀的孩子的天性,他們在幼兒園也適應了競爭機制,如果父母把比賽當成伎倆使用,孩子會乖乖上鉤。但是如果家庭中類似的競爭鼓勵過于頻繁,甚至每天都以成敗論犒賞,孩子就會有過大的壓力,還會產生一種讓人傷心的錯覺:爸爸媽媽的愛與我的成績、能力有關。
如果競爭的動力來自孩子自身,就聽之任之。如果父母的虛榮心煽風點火,或者反之,父母禁止孩子與別人競爭,那都是有害的。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