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健康報 2009-06-04 11:15:55
就在24小時之內,兩份關于維生素D作用于人體效果的研究先后出爐,研究方向都提供了維生素D以往不為人知的新功能,但研究結果卻令人由茫然到無奈。美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yī)學院的科研人員的研究報告指出,維生素D可有效減輕外周動脈疾病,建議人們應加強從食物或營養(yǎng)劑中補充維生素D;而德國癌癥研究中心的研究員經過普查發(fā)現,維生素D會增加婦女罹患乳腺癌的風險,警告人們須謹慎攝取維生素D。兩份研究報告分別見于4月20日和4月21日的“每日科學”網站。由維生素D擴展開去,似乎所有維生素族群都具有令人困惑的力量,顯出其利弊相爭的特性。
維生素D的雙重身份
外周動脈疾病是一種常見重癥,指人體四肢,尤其是為腿部供血的血管出現動脈硬化。外周動脈疾病是目前導致腿部截肢的主要原因,在病情發(fā)展中,患者的腿部會出現晝夜不停的疼痛、肢體出現壞疽并最終喪失行走能力。但在初期,外周動脈疾病可能只使人感到腿部微痛或麻木,很難引起注意,因而對外周動脈疾病的預防顯得格外有價值。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yī)學院的實驗表明,維生素D能在小鼠體內調節(jié)激素系統(tǒng)進而影響血壓值,血管內細胞有維生素D受體后可直接對脈管產生作用。研究員進一步采取全國性調查的方式,測量了4839個美國成年人血液中的維生素D水平。結果顯示,高水平維生素D者的人均外周動脈疾病值低,而低水平維生素D者較之高水平者外周動脈疾病的患病率要高出64%%。研究者客觀地承認,維生素D水平僅是生活和飲食習慣的一個標志,不一定值得完全信賴。但與其只依靠陽光照射自體合成維生素D,不如加強飲食中魚類和奶制品的成分,或借助營養(yǎng)補充劑來增加人體自身的維生素D水平。
時隔不到24小時,德國癌癥研究中心的專家公布了一項最新調查結果:維生素D受體基因的變異會增加婦女,尤其是絕經后婦女患乳腺癌的風險。在以往的研究中,一向存在關于維生素D和乳癌之間聯系的爭議。多數專家認為,維生素D具有抗乳癌的功效,且可減小現有腫塊。該研究中心此次通過1408名病患和2612名控制個體,調查了基因編碼維生素D受體蛋白的變化,發(fā)現維生素D受體基因多態(tài)性———FokI與TaqI與乳腺癌雖無直接關系,但在TaqI基因變異的婦女中,罹患雌激素受體陽性腫瘤的風險顯著加大,這表明雌激素代謝參與到維生素D的抗癌活性中。這項研究尚需進一步確認基因變異對維生素D受體功能性和活性的影響,但對于女性尤其是絕經后女性的維生素D攝取,無疑是一個警告。
綜合這兩份報告,其結果令人啼笑皆非:相信會有一定數量腿部感到麻木的婦女陷入內心交戰(zhàn),而擔心罹患外周動脈疾病的男士們似乎可暫時攝取維生素D一段時日,順便等待下一份新研究報告的出爐。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