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浙中新報 作者:趙曉盛贊 2009-06-04 10:22:42
隨著小學招生的臨近,“幼小銜接”再一次進入人們的視線。兒童節(jié)當天,40余名小朋友分別在義烏福田小學和賓王小學參加了由本報和義烏家教中心聯辦的幼小銜接體驗營活動,小朋友們參觀了小學校園、體驗了小學課堂,對小學生生活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活動中,我們也發(fā)現了不少在幼小銜接過程中家長所關心和存在的問題。
該放手時就放手
當天前來體驗的小孩子中沒有一個人是背著書包的。即使有的孩子帶來了上幼兒園用的書包,也是由家長在旁提著。當孩子走進課堂上課時,不少家長也陪同孩子一起坐在教室里,有的家長甚至把孩子抱在身上,上課過程中還時不時地與孩子說著悄悄話。整個活動中,大部分家長表現出了對孩子的不放心。
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小學意味著進入一個新學習生活階段,可以說是開始邁出獨立的第一步,這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義烏家教中心的鮑小妹老師說,在這個關鍵時期家長應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機會讓孩子學習獨立面對,而不是過多的保護和干涉。只有孩子自己嘗試后才能進步,從而更快地適應新環(huán)境甚至適應社會,過多的保護和干涉會讓孩子失去自我意識。父母可以嘗試在可掌控范圍內大膽放手,讓孩子去探索和發(fā)現,獨立選擇和處理日常問題,幫助孩子更快地成長起來。
在活動中,邵先生發(fā)現平時在幼兒園活潑的女兒變得很內向,不愿參與各種活動。其實,不僅是孩子即便是成人來到一個陌生環(huán)境也會表現出興奮或是內向,這都是正常的表現,需要父母有意識地作一些引導,并創(chuàng)造一些機會,如暫時離開,讓孩子自己學習與新朋友結識,讓他們體會到新環(huán)境的樂趣,更好地融入其中。
挑學校還是挑老師
王女士的兒子下半年即將進入義烏江濱小學學習。王女士說,原本想為孩子挑一所條件比較好的小學,但后來和同事交流后,覺得挑個好學校不如挑個好老師。目前,大多數小學老師都是從一年級一直帶到孩子畢業(yè),她希望孩子在入學時遇到一個好老師,這樣也能讓自己省心不少。
針對部分家長跨學區(qū)為孩子挑選學校的問題,鮑小妹認為,上小學還是遵循就近入學原則比較合適。6~12歲的孩子正處在生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如果上學路程太遠,孩子天天早起睡眠不足,精力就會變差,不僅影響學習,時間長還易產生惰性。選一個離家近的學校,縮短路程,不僅可以減少意外傷害的發(fā)生,還能讓孩子自己上下學,逐步培養(yǎng)其獨立性。
另外,老師在孩子成長道路上確實有著很大的影響,所以很多家長都期待能找到一個好老師,甚至千方百計地找關系,把教育的希望都寄托在學校和老師身上。其實所謂的好老師是相對的,重要的是適合孩子。父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責任人,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孩子影響很大。父母與其花心思找一個好老師,不如多花心思培養(yǎng)孩子的各種能力,讓孩子能盡快適應學校、適應老師,與老師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
未足齡上學需慎重
每到小學招生報名時,總有一些家長希望讓未足齡的孩子提前上學。這些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已具備上小學的智力條件,千方百計地將未到國家規(guī)定入學年齡的孩子塞進學校。
其實,單純以一方面的因素決定孩子的入學時間是不對的。因為除了智力因素,還有身體、心理的發(fā)展因素。如果身材高大,但身體機能未達到相應水平,動作的協調性就很差,局部組織控制能力也很弱,孩子的運動、模仿、寫字都會受到影響;如果空間感知能力不足,那么孩子對方位的判斷、角度的掌握、大小、長短的控制都會不足。
有些孩子雖然記憶力好,能認許多字,但仍然以動作、想象思維為主,邏輯思維發(fā)展不夠,數學等方面的學習就會不理想。有的孩子可能在低年級沒有表現出來,但到了高年級問題就可能比較嚴重,這些問題勢必導致老師對孩子的不認可,甚至引來他人的嘲笑,從而使孩子產生自卑心理。
所以,過早對孩子進行正規(guī)教育并不是件好事。
“填鴨式”儲備知識行不通
活動中,不少家長表示為了讓孩子提前適應小學生活,現在開始為孩子安排了家庭作業(yè),甚至提前學習一些小學一年級課程。家長認為在上學前必須儲備一定的知識,從而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俗話說“笨鳥先飛”,要是不笨的鳥也先飛了那就能有很多優(yōu)勢。
但是,自然界萬事萬物都是有客觀規(guī)律性的,孩子的成長更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能力提升、知識積累、習慣養(yǎng)成、規(guī)則意識等都是長期的,需要早準備早訓練。
其實,整個學前教育時期都是為孩子入學打基礎,到大班時或是上學前可以作些適當“強化”。如果孩子過早過多地掌握一年級知識,在進入小學后便會自認為什么都會了,導致學習興趣銳減,甚至注意力下降,影響其在學校的學習。同時,過多的“集訓”會導致孩子“消化不良”,還沒上學就產生厭學、“恐學”心理。
所以家長應該盡量選擇一些對一年級學習有輔助作用的課程,并注重孩子的作息習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找對學習的方法,讓孩子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
老師希望家長作好這些準備對于即將升入小學的孩子,家長應該作好哪些準備,賓王小學幾位一年級的班主任老師提出了一些意見:首先,大部分孩子都比較好動,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一般一次注意力集中時間能達到15分鐘,家長也無需擔心。如果擔心孩子有多動癥,可以去醫(yī)院做檢查,及時治療。其次,適當地教孩子認生字,但不要教寫字。小學一年級孩子要接觸的文字量比較大,如果一點基礎都沒有,孩子學習起來會比較吃力,有的孩子面臨小學的初次考,連試題都無法讀懂,更別提回答,所以擴大孩子的識字量,對他們適應小學學習有益;但是孩子的肌肉發(fā)育還不成熟,一些錯誤的書寫姿勢一旦養(yǎng)成很難糾正,所以小學前除非是上正規(guī)的書法培訓班,不鼓勵家長教孩子寫字,但是最好能寫自己的名字。第三,培養(yǎng)好孩子的衛(wèi)生習慣,適當教孩子做些家務。不少剛進小學的孩子都不會自己梳頭、洗臉、系鞋帶,更別提為班級打掃衛(wèi)生了。有一個孩子,老師安排他去倒垃圾,回來的時候他兩手空空,老師一才知道他連垃圾桶一起扔了,因為之前在家里從未做過家務,F在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特別是在幼兒園全托的孩子,家長應該適當培養(yǎng)他們的衛(wèi)生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教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