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東方今報 2009-06-02 22:07:14
七八個月的小寶貝很不安分,整天抱著他吧,大人太累,放在地上吧,又擔心他被磕著,所以很多家長都會給寶寶買輛嬰兒學步車,既可以讓大人松松手,又可以幫助寶寶早點學走路。但這樣是否會對孩子的發(fā)育產生危害呢?
研究表明,經常呆在學步車里的孩子會爬、會走路的時間都要晚于不用學步車的孩子,而且學步車還限制了孩子的自由,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fā)育。當然,因學步車質量不過關造成的翻倒導致孩子受傷事件也屢有發(fā)生。
家長疑問
孩子用學步車好不好?
張女士的兒子七八個月了,因為有婆婆的細心照顧,張女士休完產假很快便上班了。婆婆很喜歡孫子,看到鄰居家的孩子用學步車蹣跚學步,她也到商店給孫子買了一輛。
有了學步車,婆婆的負擔減輕了,孩子似乎也很喜歡這個新鮮“事物”,高興地坐在里面咿咿呀呀。張女士卻擔心孩子這么小就用學步車長大會成羅圈腿,于是打電話向記者訴說了她的擔憂。
在一家嬰幼兒產品專賣店,記者看到小推車、學步車、學步玩具等應有盡有。學步車價位大都在一兩百元之間。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學步車適合七八個月大、開始學走路的孩子使用,孩子坐進去行動很自由,而且一些學步車還具備搖籃功能。
學步車真能幫助孩子學走路嗎?鄭州市兒童醫(yī)院兒保科副主任醫(yī)師朱曉華有不同意見:“家長讓孩子使用學步車要謹慎,雖然學步車是讓家長省力省心些,但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專家釋疑
頻用學步車損傷孩子的平衡能力
朱曉華認為,孩子學走路是一個探索過程,在學走路的過程中經過摔跤才能學會掌握平衡。七八個月大的孩子應多練習爬行,十個月時才可以練習站立;一歲左右才能蹣跚學步。孩子學走路過程中,肯定會有磕碰,但在磕碰中,孩子的平衡能力得到鍛煉,走路的體驗得到加深,摔倒后再爬起來也是一個克服挫折的過程。爬、走、摔倒、站起來,這也是一個發(fā)育過程,寶寶正是在這種自主運動中學會掌握平衡、增強條件反射、學會思考。
如果過度依賴學步車,孩子無法練習平衡能力,離開學步車后,反而會不知所措,走路總摔倒。
另外,過早使用學步車,也剝奪孩子的爬行能力。“三翻六坐九爬爬”,嬰兒一歲前的爬行對其身體各部分動作的協(xié)調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統(tǒng)計表明,3~13歲兒童中,有10%~30%的兒童不同程度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平衡能力差、易摔倒、膽小、內向、手腳笨拙、愛哭等癥狀,這是兒童大腦發(fā)育過程中某些功能不協(xié)調所致,醫(yī)學上稱為“感覺統(tǒng)和失調”。
感覺統(tǒng)和失調的兒童90%以上在嬰兒期不會爬或爬行時間短,而爬行是目前國際公認的預防感覺統(tǒng)和失調的最佳手段。
依賴學步車影響孩子的腿形發(fā)育
鄭州市兒童醫(yī)院大外科主治醫(yī)師邵雷朋告訴記者,經常使用學步車的話,會造成孩子下肢骨骼改變,形成“X”或“O”型腿。“在臨床上,前來就診的多是一歲半左右的孩子,他們大多都使用過學步車。”邵雷朋說,“這是因為孩子骨骼比較軟,承受不了身體的重量所致。”
行走是負重運動,當關節(jié)肌肉還未達到負重要求時,過早學步就會影響孩子下肢的發(fā)育。另外,學步車的坐墊較高,孩子坐在上面只能用腳尖觸地滑行,所以前行時,基本是腳尖用力,這樣也容易使孩子足關節(jié)變形,形成趾外翻,甚至扁平足。
再就是,嬰幼兒骨骼較軟,過早過多使用學步車的話,容易出現“X”或“O”型腿。因此,不要把學步車當成寶寶的“臨時保姆”。
還需要提醒年輕父母,除了孩子學走路的時間不宜過早外,學走路的時間也不能過長,因為孩子足弓的小肌肉群發(fā)育尚未完善,走路時間長的話容易形成高平足。
育兒提醒
孩子在學走路過程中,父母的“攙扶”不能忽視。孩子學走路,父母的鼓勵以及孩子沖入父母懷中的喜悅感,都是學步車所不能替代的。
孩子初學走路時可以讓他扶著墻面、沙發(fā)、茶幾、小床的邊緣慢慢移動,大人可在孩子身后扶住孩子胳膊,慢慢過渡到只拉著孩子一只胳膊讓他自己走。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