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殷蔚 2009-05-25 14:25:37
相比于中國的家長和孩子,新加坡的學生及他們的家長有“福氣”。家長能以平常心對待孩子的初等教育,歸功于新加坡社會長期營造的相對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
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21日刊文摘錄如下:
以前在中國上大學時的好幾位同學,課下都在新加坡為孩子的學業(yè)操心。近幾年,大家不約而同,一起高唱“最近比較煩……”。
A君的兒子今年升中學,新年伊始,她就多方探聽各類中學的辦學情況,擇校、交錢、陪孩子參加考試,忙得不亦樂乎。競爭激烈得幾乎要擠破頭,為了進入心儀學校,家長和孩子齊上陣,一同備考。
B君更加辛苦,雙胞胎女兒剛上小一,就在疲于奔命,參加各種課后補習班。孩子剛從曾風行一時的某英語班退出,兩周后,又成了另一炙手可熱的英語學習班成員。
這位名牌大學畢業(yè)、身為中學老師的老同學說,她本來不想加重孩子的負擔,但因孩子學習進度和其它同學稍有差距,即被任課老師“另眼相看”。孩子受冷落的同時,她也被請到學校接受了好幾次再教育:暗示她未盡為人母的責任,配合學校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工作。
老同學向我訴苦:每天下班后為孩子輔導功課到十點,還要怎樣教?最后還是隨了大流,讓孩子她倆和同學一起參加課外學習班。
我在納悶,孩子須要多方補習,到底是出于學生之間的同儕壓力(peerpressure),還是如吾友所說,老師就是那個意思,希望家長能多輔導孩子,這樣他們教起來輕松,學習成績也會比較“漂亮”?
那么,要是家長本身的教育水平不夠高,工作忙碌沒有時間“陪公子讀書”,抑或沒有經濟能力報讀各種收費不菲的補習班,他們的孩子怎么辦呢?同學無語。
其實,本地小學生及他們家長的“福氣”,在入學報名時就有了充分體現(xiàn)。新加坡教育部統(tǒng)一規(guī)定各校收生程序,報讀手續(xù)簡單、招生過程透明,這大大減低了家長在時間經濟上的種種不必要消耗。
即便一些學校因學額緊張,需要抽簽決定收生名單,家長也都接受,平和對待可能令自己失望的結果。誠然,本地每年都會有具憂患意識的家長,通過為學校做義工、參加學校所屬社團等方法,力爭成功為孩子報讀心儀學校。但總體而言,絕大多數(shù)孩子報讀的都是住家附近學校,上下學方便又省時。
家長能以平常心對待孩子的初小教育,得歸功于社會長期營造的相對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同為六歲大的涉世未深孩童,他們在學識方面的差距能有多大?毋庸置疑,公開公正的小學收生方式,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非常有利。
此外,因為孩子輾轉數(shù)校的關系,讓我觀察到,無論鄰里小學還是公認的名牌小學的老師,大都富愛心和包容心,對孩子正面鼓勵性的評價居多。衡量孩子的表現(xiàn),老師們也都能反映情況實事求是,不會以其他同學的優(yōu)異表現(xiàn)做標桿,無端端給學生及家長造成巨大的心理負擔。
相信老師和家長有共同的心愿,企盼學生長大成材。然而,倘若太過注重孩子的學業(yè)成績評比,未免有失偏頗,違背了教育的真諦。
諾丁漢大學校長楊福家教授,便一向堅持“學生要先學會做人、做事,然后才是學知識。人做好了,一樣可以為社會作貢獻,擁有美好成功的人生。”老教育家的話,值得一再深思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