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幼教網 2009-04-22 14:00:59
誤區(qū)三:甘當監(jiān)工
記者在南京一家琴行發(fā)現一個頗為顯著的現象,雖說報名學琴的是孩子,但拿著筆記本苦記技術要點和練習曲目,追著老師勤問不已的不少是家長。學琴的孩子身邊通常有這樣一位極其盡職的家長,只要孩子彈奏錯了音,他們就會立刻出現:“怎么這么不用心”“這里不是提醒過你了嗎?”說完以后往往并不罷休,家長還要監(jiān)視孩子反復練習,直至看著孩子彈奏準確無誤才心滿意足地暫時離開,但眼睛仍緊緊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梢“幫助”孩子認真學藝成了不少家長的“重點工程”。
觀點:可憐天下父母心,把孩子送去學藝術的家長絕大多數是對孩子充滿美好的期望,也希望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他們陪學的理由如下:1、孩子音樂智能的發(fā)展是有關鍵期的,一旦錯過了就太可惜了!2、要學就要學好,花了這么多錢和時間在音樂學習上,如果不認真學,太不劃算!3、孩子要是彈不會,到老師那兒也通不過,說出去,孩子受打擊,做家長的臉上也沒光呀!但專家指出,一些家長不自覺地將孩子的學琴賦予了社會競爭的色彩,寄予了對孩子未來美好人生的高度期待。學琴成了一項關系到孩子未來生存的嚴肅問題,從而導致了極高的壓力狀態(tài)。
在家長這樣的心態(tài)下,孩子的學習成果往往會事與愿違。首先,孩子學樂器或舞蹈的時候,家長像監(jiān)工一樣盯著孩子,會大大破壞孩子學藝術的情緒氛圍。其次,如果從學藝當初,注意識譜、音準、動作等要求,就由父母全面“包辦”,那么學藝中孩子會產生嚴重的依賴心理,所以建議家長送孩子學藝,也要學會放手,這樣孩子快樂,家長輕松。
“我們孩子就是業(yè)余學學,不搞專業(yè)。”現在很多送孩子學藝的家長在回答學藝的初衷時都顯得非常理性。不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學了就要學好”則是絕大多數家長指導孩子學藝恪守的原則。日前,緊張的藝術等級考試剛剛結束,一大批孩子和他們的父母卻在為“掌握一門藝術”,冒著酷暑,馬不停蹄地奔波在各個琴行和培訓中心。
專家指出,在倡導素質教育的背景下,藝術教育開始進入普及階段,在日漸興起的業(yè)余學藝市場上,很多家長卻在孩子“業(yè)余學藝”的道路上疲憊不堪,甚至在學藝潮中陷入了一個接著一個的旋渦。本期成長周刊的話題就是——一起談談孩子“學藝”的辛苦和困惑。
為了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拉丁、芭蕾等舞蹈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家長的目光。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題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