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wǎng)·天津視窗 作者:賈林娜 2009-03-09 14:46:49
家長別從娃娃開始抓“成績”
在幼兒園門口,我們經(jīng)?吹郊议L一邊問孩子“今天在幼兒園吃的什么飯”“學唱了哪些兒歌”一邊給已經(jīng)上大班的孩子加衣服、系鞋帶。“家長特別是家庭的四老,對孩子生活上的照顧是無微不至,但這樣特別阻礙孩子健康成長。再就是過分注重對孩子學習內(nèi)容的傳授,現(xiàn)在中班里的小朋友大多都會一兩樣才藝。這不能說不好,可是對孩子的交往能力和生活能力就弱化了。”河東二幼的李老師說。
李淑英園長認為,幼兒園的教育任務就是關心孩子的身心特點,而不是強調(diào)教會了孩子多少課本知識,因為那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現(xiàn)在幼兒教師和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目標存在差異。家長不能將孩子在幼兒園學到了多少知識,當作衡量幼兒園教學水平高低的標準。試想,一個不能專注做好一件事情的孩子,在學校里怎么能認真聽講?不會與小朋友一起分享游戲快樂的孩子,上學后又怎能不為與同學緊張的關系而發(fā)愁?
【我們的觀點】
幼兒教育要“五項全能”
于小霞:國家對基礎教育的改革最早是從學前教育開始的。在幼兒園階段,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進行身體素質(zhì)、社會性、智力、語言、審美五大領域的教育。針對不同年齡段,在這五大領域的培養(yǎng)目標也在逐步提高。
上小學前認識很多漢字,會做比較復雜的加減法,不代表這個孩子就是合格的幼兒園畢業(yè)生;具備能通過自己的觀察找出漢字字形的規(guī)律,找出圖形或數(shù)字之間的關系,具備自信、堅強、友善、尊重別人等品格的孩子才能取得幼兒園的“畢業(yè)證書”。
不同年齡段“功課”不同
李淑英:孩子是否愿意學習畫畫、彈琴、唱歌、跳舞,都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學習藝術不是為了滿足家長自己的需要,而是要滿足孩子今后發(fā)展的需要。
在剛?cè)雸@的時候,3歲左右的孩子,首先要學會的是日常生活的料理,如自己穿衣服、自己系鞋帶、渴了知道要水喝等等;到了孩子4歲上中班的時候,老師就要對孩子進行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了,比如玩具要與小朋友一起玩,學會禮貌用語等,這對于今后上學與同學和睦相處非常有益;到了孩子上大班了,就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了。在孩子上幼兒園的各個年齡段,教育目標都是孩子們“蹦一下”就能達到的。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