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浙江在線 2009-02-24 11:03:48
在日本,幼兒園孩子進小學前要進行學前檢查,通常在十一月份左右。幼兒園把每個孩子的家庭情況和孩子的性格表現(xiàn)等介紹給學校,學校根據(jù)孩子綜合情況決定分班,選班主任。分班時不僅考慮男女人數(shù),還考慮各種性格孩子的組合,家住哪里等因素。
教育課課長給了我一份聘書,上面注明我的工作內(nèi)容是翻譯,并協(xié)助老師管理學生安全和校長分配的其他工作。就這樣,我從家長變成教育者,就像一直在舞臺下看演出的觀眾走到了前臺,對日本小學教育有了一點了解。
開學頭幾天最重要
好習慣都在這個階段養(yǎng)成
在日本,小學一年級很重要。如果幼兒園可以隨便點的話,讀小學就要遵規(guī)守紀。良好的開始對孩子能否順利地適應學校生活很關鍵。一般,學校會指派較有經(jīng)驗的老師擔任工作。
開學頭三天,在日本有種說法叫“黃金三天”,教師工作安排表上寫著:每個年級的規(guī)則在學年開始的三天里形成。
第一天是入學式,新入學的孩子和家長一起來學校,領學習用品,還有四十五分鐘入學式:新生入場,校長講話,全校教職員工介紹,來賓講話,校歌齊唱,退場式之后,按班級拍合照。
新生有個很重要的儀式,就是在高年級同學帶領下,在全校學生和家長面前自報名字亮相。
第二天一早,新生由住在同個社區(qū)的高年級學生帶隊來學校。如果身體不適或因其他原因請假,必須由家長把聯(lián)絡本交給帶隊同學,再由他交給請假學生的班主任。
根據(jù)離學校的遠近,學生集合時間早晚不一,一般在七點三十分至七點五十分之間。大家排成一列,帶隊同學一個在前領隊,一個在最后監(jiān)督。上學和放學時,一年級學生必須戴學校發(fā)放的黃帽子,書包外面必須套黃色的防雨書包罩。因為黃色很醒目,開車司機可以及時注意到,防止孩子因不習慣交通規(guī)則出危險。
跟國內(nèi)不一樣,日本一年級學生放學要自己回家。各個年級放學時間不一樣,根據(jù)孩子住的地方,分成幾個組,遠的孩子需要步行三十多分鐘。剛開始學生不認路,老師會告訴孩子們學校規(guī)定的上學放學路線,并護送孩子們到家。護送持續(xù)一周后,孩子們就自己回家了。
有些孩子不直接回家,因為父母都要工作,他們要去兒童俱樂部。那里也有老師,主要讓孩子們自己玩或看書,直到孩子的父母來接。去兒童俱樂部的是三年級以下的孩子。
第二天沒有正式課程。老師告訴孩子們,各種物品如書包、雨傘、體操服、學習用具等放在哪里,喝水、廁所在哪里,需要遵守的學校規(guī)則等等。像書包,必須統(tǒng)一方向放置,開始大家隨便把書包塞進一排排書包架里,正反前后顯得很亂,老師示范了放置規(guī)定,大家再重新放置后,看起來的確很順眼。抽屜里面放東西也有規(guī)定:左邊放課本,右邊放練習本,中間放鉛筆盒。為的是拿東西時方便,不會因找東西浪費時間。各種無關緊要的小事,都有章法。
第三天,主要復習第二天學的內(nèi)容。對于新入學的孩子來說,這三天要記的東西非常多,在新的環(huán)境下還沒有完全適應,又很疲勞,所以都是午前就放學,不在學校里吃飯。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職責
第四天,孩子們開始上課。有些孩子開始他們的第一個工作,七八人一組,當“給食值班”。“給食值班”就是給同學們發(fā)午餐。值班的孩子要戴口罩,擦桌子,去食堂領飯菜,分飯,分菜,分盒裝牛奶,分筷子,分湯等。
學校午餐的主食是米飯,或面包,或面條,菜有魚或肉,加色拉或蔬菜,兩百毫升的盒裝牛奶,一碗菜湯,其他還有水果或冷飲等,很注意營養(yǎng)搭配。
聽說以前日本學校不允許有剩菜剩飯,必須全部吃完,現(xiàn)在沒那么嚴格,只要二十分鐘時間到了,不管有沒有吃完,用餐都要結束。
為讓學生養(yǎng)成衛(wèi)生習慣,學校規(guī)定學生每天都要攜帶手帕和面巾紙。手帕在飯前、體育課、手工課等洗手后用,面巾紙在吐痰或擦鼻涕時用。每周檢查一次,并在衛(wèi)生卡上記錄。一個學期下來,要總結學生情況,看是屬于:“做得很好,基本上做到,還須努力”中的哪個水平。剛開始有同學忘記帶手帕或面巾紙,但是,通過檢查和自己記錄,孩子們漸漸養(yǎng)成習慣。
日本小學重視培養(yǎng)孩子責任心,孩子們適應學校生活后,就開始擔當班級事務,通常是兩三人一組,如:擦黑板擔當,分配擔當(幫老師分課本或資料),電氣擔當(開燈關燈),整理擔當(整理教室內(nèi)的公共圖書),保健擔當(帶身體不適或碰傷的人去醫(yī)務室),衛(wèi)生擔當(負責教室衛(wèi)生),日記擔當(抄寫每天的日期、天氣等在黑板上),體育代表,音樂代表,幫忙擔當(協(xié)助老師工作),窗門擔當(開關門窗)等等。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任務,隔一段時間輪換。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