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文匯報 2009-02-12 13:42:35
從幼兒園放學,不是回家,而是趕往各種興趣班、學習班,這已成為越來越多孩子的生活常態(tài)。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普教所近日發(fā)布的一項關于幼兒參加興趣班情況的調查顯示,九成以上家長認為幼兒有必要參加興趣班,五成以上家長認同“幼兒不參加興趣班會輸在起跑線上”。
不少家長為孩子不止報名參加一種興趣班,有的甚至從周一到周六每天都排得滿滿的。但專家認為,“童年是旅程,不是賽跑”,早期教育不應只看結果,而忽視孩子學習過程的感悟和體驗。
“贏在起點”教育可能欲速不達
調查顯示,正有越來越多的家長把送孩子去興趣班作為“贏在起點”的重要砝碼,但現(xiàn)實生活中“欲速不達”的例子并不鮮見。一些孩子在學前參加英語、思維訓練、語言訓練等興趣班,能熟練背誦唐詩,會100以內加減法,但進入小學卻成績平平,甚至發(fā)生學習困難。
“不少孩子由于學前準備早,知識儲備足,在小學階段學習尚能領先,但進入初中,優(yōu)勢就開始逐漸喪失,尤其到了高中階段,后勁不足的問題就徹底暴露。”參與本次調查的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普教所學前教育研究室主任黃娟娟認為,給孩子奠定競爭優(yōu)勢,不在于在起跑線上比別人早學、多學多少知識,而在于一旦起跑后孩子的持續(xù)學習和超越能力。她建議家長應該更多關注孩子的基本思維能力和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為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基礎。
“童年是旅程,不是賽跑”,華東師大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教授桑標非常贊同這一說法。“這意味著我們需要遵循兒童的發(fā)展規(guī)律,有序地開展智能開發(fā),為兒童的成長營造一個適合其年齡和個性特點的早期教育環(huán)境。”
不應只把目光停留在學習結果上
鋼琴、珠心算、英語、識字,是最受家長歡迎的早教項目,這些項目的一個共同特點是教育效果明顯,家長們很容易因此獲得鼓勵,于是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的家長“隨波逐流”。
桑標認為,家長們不應只把目光停留在學習的結果上,而應當更關注兒童在早期教育過程中的感悟與體驗。他以孩子學習鋼琴為例,良好的早期教育應著眼于孩子對音樂的感悟及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如果只關注彈琴的技能、技巧訓練,一味追求考出“八級”、“十級”,而忽視學習過程中的體驗,那很可能會使孩子“痛苦地彈奏《歡樂頌》”。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