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39健康 2009-02-04 13:26:54
3.幼兒無意想象占優(yōu)勢,想象具有復制性和模仿性
幼兒初期想象的產(chǎn)生,往往是由外界刺激物直接引起的,幼兒的想象常常沒有主題,沒有預定目的。如:3-4歲幼兒玩積木時,究竟要搭什么?事先不會進行想象,只是在擺弄的過程中看它象什么就是什么。一個3歲多的幼兒玩剪紙,七剪八剪,剪成了一個個圖樣,問他剪的是什么?他先說:“不知道。”然后又看看自己剪的圖樣說:“這是小熊和飛機”。第二天,再請他剪一個和昨天一樣的小熊和飛機,他卻怎么也剪不出來了,這個事實說明了幼兒的想象事先是沒有明確目的,而是受外界刺激直接引起的。所以他們想象的主題容易變化,不能按一定的目的堅持下去。幼兒在游戲中把椅子當火車開,但是,一會兒又把椅子當舞臺讓小動物玩具在上面表演。比如:幼兒正在畫一顆小樹,剛畫了一半,又改畫房子了,而且是畫了一樣又加一樣,直到把畫面填滿為止。聽故事時,一邊聽一邊想,感到極大的滿足,故事講完了,還要求再講,可以不厭其煩地重復聽,這表明幼兒的想象往往沒有預定的目的,只是以想象過程為滿足。
幼兒初期想象具有特殊的夸大性。常常喜歡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或情節(jié),以及印象中特別深刻的部分。如:幼兒畫人常常是頭特別大,若是戴眼鏡的會畫上一副大大的眼鏡。有的幼兒在爭論中為了證明自己比別人強,也會過分地夸大想象,如:毛毛說:“我要長得比爸爸還高。”亮亮馬上會說:“我要長得比長頸鹿還高。”明明則會說:“我要長得比天還高。”
幼兒初期想象容易跟現(xiàn)實混淆,還不能把想象的事物和現(xiàn)實中的事物清楚地區(qū)別開來,有時把想象當現(xiàn)實,把自己臆想的事物、渴望的事物當作真實的、并且以肯定的形式進敘述,告訴別人,分不清什么是想象的,什么是真實的。例:一個3歲多的幼兒聽到他爸爸介紹了出差廣州了的情況,他也很想去廣州玩一玩。星期一去幼兒園,老師問他:“星期天去哪兒了,玩得好嗎?”他回答說:“去廣州了,玩得真高興。”這正是幼兒想象發(fā)展的特點,我們絕為能誤認為孩子有說謊,而應幫助孩子從混淆中分清想象與現(xiàn)實。
幼兒想象具有復制性和模仿性。表現(xiàn)在幼兒在游戲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言行舉止都酷似他們最熟悉最貼近的人,演媽媽他自己的媽媽,演老師象他自己的老師,這告誡我們成人,要特別注意樹立自己的良好形象。
幼兒中后期,有意想象開始發(fā)展,不但想象內(nèi)容更加豐富,而且想象過程也具有更大的目的性的獨立性。如:編往事時,幼兒已有可能圍繞一個主題運用已學過和掌握的知識經(jīng)驗與詞匯,首尾連貫,合情合理地編出故事來了。
總之,在幼兒期,幼兒認識活動的無意性占優(yōu)勢,而有意性正在形成。因此,我們在教育培養(yǎng)幼兒時,要充分利用其無意性來發(fā)展其有意性,也就是說,我們要有目的的把教育內(nèi)容設計得生動、形象、新穎、奇特、方法多樣,以此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起孩子的直接興趣和學習的要求,然后,在此基礎上逐漸擔出明確的目的、要求、任務,以發(fā)展其有意注意、有意記憶和有意想象。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