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來自網(wǎng)絡 作者: 2008-06-17 16:05:04
“終于有人站出來反對寄宿兒童了!眱和稍儗<亿w遠虹接受時訊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近日,在北京舉辦的“中國幼教百年紀念大會”上,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研究所朱家雄所長堅決反對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幼兒園,認為“寄宿”幼兒園是一件很糟糕的事。
寄宿影響孩子身心發(fā)展
做醫(yī)生的劉女士堅決不把二女兒送去寄宿,“送去寄宿,你原以為可以省事,結果更麻煩!眲⑴康拇笈畠簝蓺q零六個月就被送去“全托”,一直到小學畢業(yè),而且上的是精心挑選的寄宿學!,F(xiàn)在劉女士一談到“寄宿”就后悔不已。“很多人因為沒有對比,感覺不到寄宿的問題”。
劉女士說,“論先天條件,老大比小的要好得多。懷老二時我還喝了酒,而且又是高齡,身體狀況也不是很好。但老大寄宿后,她一個月、半個月就生一次病,身體全垮了。”劉女士發(fā)現(xiàn)這個問題并不是個別情況,在老大班里,上寄宿的孩子普遍身體不好,而且個子矮!跋啾榷,老大小時候的獨立能力比妹妹強,智商也還行,但她就是只管自己那攤事,好像是個局外人。而且兩個孩子的性格大不一樣。我們都是同樣的教育,但小的非常靈動,也會疼人,家里什么事都喜歡參與,但老大就顯得木然多了,也缺乏和家里的互動,你關心不關心她好像都無所謂”。
孩子小的時候是非常需要身體接觸的,這對他們的身心發(fā)展都非常重要,但劉女士說,自己的大女兒根本不需要親密接觸。你想抱抱她,她甚至閃到一邊,還問“你干什么”。
孩子懂事自立可能是假象
有的父母對孩子上寄宿制幼兒園很滿意,一個原因是因為他的孩子很乖巧,學會了自立,平時上床睡覺都不用父母管。有的父母還到處夸耀自己孩子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會給媽媽端杯水,很懂事。
北京大學兒童心理博士易春麗尖銳地指出,這有可能是一種假象,是幼兒園老師要求的,孩子好像是在完成任務。這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情。“這么小的孩子就不需要和父母的交流互動,不需要在睡覺前聽媽媽講故事,這本身就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在易春麗看來,過早將孩子送去“寄宿”是非常殘酷的,孩子年齡越小所受的傷害會越大。接受時訊記者采訪時,易春麗毫不客氣地將寄宿制幼兒園斥之為“高級的孤兒院”,她說,“在這里,孩子的物質(zhì)需求不缺乏,但情感的需求是缺乏的,幼兒園的老師再好,也不能替代父母,因為父母和老師對孩子的感受不一樣。父母兩人照看一個孩子與一個老師照看多個孩子,其情感的投入也不一樣!
“從某種意義上說,用‘鏟除’這樣的詞對待‘寄宿幼兒園’也許都不過份!壁w遠虹說,很多家長并沒有看到“寄宿”將有可能給孩子帶來的心靈上的傷害,還自認為“寄宿”對孩子有利,甚至是最好的方式。問到這些家長原因時,大都以“全托”能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盡早適應集體生活為理由。殊不知,家庭最大的作用是給孩子“根”的概念,如果“根”的概念形不成,孩子的所屬感就很淡漠,同時極易誤認為被父母拋棄。
父母與孩子親密關系的建立有時間限制
趙遠虹說,孩子在嬰幼兒階段(0歲至3歲)應以專人照顧為益,因為每個孩子身體發(fā)育的速度不盡相同。比如腸胃的發(fā)育,有的三餐飯過多,有的又太少,掌握對大小便的控制也不是依賴大人的意愿,而取決于孩子內(nèi)在的生理發(fā)育基因。有的父母只注意幼兒園的硬件設備的優(yōu)劣,全然不顧這種全天候幼兒園有可能給孩子造成的情感發(fā)育遺憾。這種遺憾一旦形成,首先表現(xiàn)在對家庭成員的冷漠,對社會理解的模式化和單一化。
“如同自然界中春播秋收的四季,與孩子建立一種親密關系也是有時間限制的,最佳時間一旦錯過,終生難補。當孩子一旦與其他教育者建立依戀關系,父母與孩子的關系即刻被淡化!
“還有的父母對自己教育孩子沒有信心,圖方便將孩子‘推’給別人。盡管家長也許可以選擇學校,但不能選擇照看者,甚至不知道照看者的教育背景、性格特點和自身情緒掌控問題等等,這些都是會時刻影響孩子成長的因素。此外,孩子在幼兒園一個星期5天,由于受語言表達能力的局限性,到了周末往往不會主動向家長講述一周內(nèi)身邊發(fā)生的事情。而天天與父母有交流的孩子才能得到及時的交流和指點。”趙遠虹說,做父母的責任是養(yǎng)和育,不能僅僅把為子女出錢就看作是教育的全部。
孩子得不到足夠的重視易心理失衡
在幼兒園里,最容易被忽視的是中間一層,他們大多數(shù)既不屬于班上最漂亮的,也不屬于最出眾或者最調(diào)皮的一類,他們習慣準時吃飯睡覺,守紀律。有一個寄宿幼兒園的女老師說,有的孩子在幼兒園三年中沒跟老師講過一次話,因為隨大流而無人重視。刻板的一維生活缺乏刺激,遠離現(xiàn)實生活,使得“寄宿”孩子思維簡單,比同齡日托的孩子見識面窄。
趙遠虹在武漢幼兒園的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上寄宿的孩子在口語中常使用文字語言,尤其在回答大人的問題時常有迎合的心理,這與長期得不到充分重視、心理失衡有關。
易春麗認為,很早就上全托的孩子與父母的依戀關系非常差,會給孩子造成長久的傷害,比如,孩子在長大后,可能會比較冷漠,不會人際交往,對別人無法信任等等。
在咨詢中,易春麗發(fā)現(xiàn),上“寄宿”、長久與父母分離的孩子,常常會出現(xiàn)兩種狀態(tài),一種是抑郁型,孩子看起來很聽話,但沒有自己的思想。易春麗特別強調(diào)這種情況很容易被父母忽視,因而對孩子的成長也最危險。另一種是恐懼,沒有安全感,孩子常常處于焦慮的狀態(tài),特別膽小,總是緊貼著父母,害怕和父母分離。一位寄宿小孩的父母在幼兒園發(fā)現(xiàn)孩子的這種癥狀后,以為是幼兒園虐待過孩子,將孩子領了回來。易春麗說,實際上家長并沒有意識到寄宿本身對孩子就是一種傷害!皩⒑⒆铀偷郊乃拗朴變簣@,父母是省事了,但也會喪失很多東西,比如和孩子接觸的機會,學會真正做父母的機會!币状蝴愓f,父母忙只是借口,應該承擔做父母的責任。對于那些實在要將孩子送到寄宿制幼兒園的父母,她建議,要特別留心孩子的情緒是否受到影響,有沒有大的變化,是不是原來很活潑,突然變得不愛動了,這時父母應該盡快帶孩子進行咨詢。
據(jù)趙遠虹了解,在德國,乃至歐洲,根本沒有中國目前這種意義上的寄宿幼兒園和小學。德國現(xiàn)有的幼兒園大部分也是半天制,最長的從早上8點到晚上5點。一位從美國回來的朋友說,在美國只有幾種專門為特殊職業(yè)人員服務的寄宿幼兒園,如值夜班的醫(yī)生護士。按國際慣例,即便是寄宿大都從中學開始。[!--empirenews.page--]
“我們的孩子在幼兒園的時間不是太短,而是太長了!壁w遠虹認為幼兒一天參加4—8小時的社會活動完全足夠了。
幼教問題需要整個社會的參與
在日本,幼教問題是全社會的重大事情。幼兒園里發(fā)生的事通常放在報紙頭版頭條的位置。幼兒園老師的地位也相當高,他們的薪水與大學留校的助教不相上下。可以說,目前幼兒教育的質(zhì)量決定著全社會20年后人的素質(zhì)的高低。
在趙遠虹看來,如果父母非要選擇寄宿,那么非常關鍵的要素是看孩子有沒有單獨和老師交流的機會,幼兒園或者學校是否創(chuàng)造了一些類似家庭的氛圍,孩子是否允許攜帶自己的玩具和私人用品等等。孩子的依戀物是他在集體生活中感到恐懼或者因分離焦慮時依托的一種安撫品,能起到緩解情緒度過危機的作用。有的幼兒園為了避免孩子想家,不許掛父母的照片,不讓從家里帶自己的東西,人為地想讓孩子淡忘家庭,這些都是非常錯誤的。
咨詢中,趙遠虹發(fā)現(xiàn),不少五六十歲的老寄宿學校的人,直到今天仍普遍地感到家庭生活繁瑣復雜,難以適應。
“寄宿制在前蘇聯(lián)、前東德、中國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較為普遍。當時提出的口號是解放婦女,讓她們參加到革命和工作中去。中國50、60年代不少寄宿幼兒園和學校,大部分是為當時的干部子弟辦的。這些家庭的孩子幾乎是在一種封閉的狀態(tài)下成長,極度缺乏社會知識,尤其是家庭觀念和情感知識方面!壁w遠虹特別指出,許多幼教問題不僅需要教育學家重新認識和反思,更需要整個社會參與。比如國際上普遍認同的,0歲到3歲的幼兒需要母親在家?guī)юB(yǎng),而在中國如何實現(xiàn),中國婦女能否為了孩子再回到家庭中去,婦女的位置又如何定位和評價等等。這些問題都亟待各方人士關注和解決。
相關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