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作者: 2007-12-25 14:13:11
最近,“小學三年級效應(yīng)”日益Q受到家長、老師和專家的關(guān)注。所謂“小學三年級效應(yīng)”,就是原本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到了小學三年級卻突然成績下滑。究其原因,有說法是“超前教育”的惡果,一部分孩子因為學前接受超前教育,導致一二年級時厭學,結(jié)果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品質(zhì)和習慣、學習方法,到了三年級終于暴露出基礎(chǔ)差的問題!浴稄V州日報》
“三年級效應(yīng)”這個概念提出來之后,又引起了不少教育者的關(guān)注,當記者走進幼兒園和小學之后發(fā)現(xiàn),在一個教育現(xiàn)象的背后總有很復雜的原因。在幼兒園階段,教育者們一直把給孩子一個游戲的童年作為教學目標,注重在游戲中讓孩子獲得發(fā)展,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堅決反對給孩子過多的負擔,不會對識字量和做數(shù)學題作要求。但是走進小學之后,記者發(fā)現(xiàn),老師們覺得孩子應(yīng)該有一定的知識儲備,豐富的生活常識,因為小學教材難度的加大,他們不得不思考一個更復雜的問題:如何讓孩子快樂的學習,如何在不增加孩子壓力的情況下增加識字量、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廣州某重點小學的老師說,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識并不能作為我們評判“是否超前教育”的標準,不能說認字多就是錯,因為小學教材是需要識字量和一定知識儲備的,還需要孩子一直保持著對學習的興趣,所以“早期教育”是有必要的。
某實驗小學科研室主任夏英老師說,這種現(xiàn)象并不帶普遍性,如果孩子在學前能夠掌握一些這方面的知識不是一件壞事情。問題的關(guān)鍵是家長如何去教孩子,他們的知識都是準確的嗎?采取的方法都是孩子樂于接受的嗎?
夏老師說:“孩子學習成績下滑還有一種原因,那就是有的孩子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上學的時候忘了帶筆、本子什么的,每次都是家長大汗淋漓地送到學校來;回到家之后,記不清老師布置的作業(yè)……這樣的孩子學習一定不會太好,反而是學習好的同學一定能管理好自己的事情,交往能力和自理能力都很強!
另一所小學的陳琦老師說,這個問題很復雜,很多人對這個“三年級效應(yīng)”的認識很片面,F(xiàn)在大部分小學用的這套北師大的教材,比較注重孩子早期的智力開發(fā),所以有必要進行適當?shù)脑缙陂喿x和早期識字,讓孩子有一些知識和經(jīng)驗的積累。沒有這些積累,有的孩子就可能跟不上節(jié)奏。當然,我認為,這些知識和經(jīng)驗積累的前提是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保持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經(jīng)驗之談
我女兒1歲多的時候可以認識50多個字,我們經(jīng)常玩的一個游戲就是“找卡片”,給她一堆卡片,上面寫著: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電視、窗戶等等,她會把寫著“媽媽”的卡片貼在我身上,寫著“爺爺”的卡片貼在爺爺身上。后來我工作比較忙,沒有時間來陪她玩這樣的游戲了,女兒很快就忘了。后來,我覺得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比如培養(yǎng)她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能力。有次,幼兒園里組織親子游的活動,碰巧那天我們學校有一個教研會必須參加,我心中已經(jīng)有答案了,但是我覺得應(yīng)該問問女兒:“媽媽好想陪你去,但是媽媽必須去工作,怎么辦呢?”女兒想了一會兒,回答說:“媽媽,你去忙吧,讓爺爺奶奶陪我去,你下次再帶我。”通過這些細節(jié),我希望女兒懂得去衡量,哪些事情是重要的,哪些事情是我們首先要做的。我想,這些思維方式對她一生的發(fā)展都有用處,是家長最不能忽視的。
當然,對于知識的學習,我延伸到了女兒的生活中,我會讓她認路牌,會告訴她樹葉為什么會變黃,小學老師會稱瓶子最上面的部分為“瓶口”,這些知識與她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也與小學的學習相關(guān)。——家長劉謹
我認為,關(guān)于早期教育,應(yīng)該是因人而異的。也有比較成功的例子,我們學校就有一個學生五年級時直接上初二了,但這種例子很少見。我班上有一個學生,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工程師,在早教上下了很多功夫。孩子剛來時,一二年級都表現(xiàn)得非常出色,別人不會的他都知道,成績很好。到了三年級下學期和四年級,成績一落千丈。究其原因,主要是這個孩子沒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自制力也不強,非常愛玩,不喜歡上課,不做作業(yè),最后發(fā)展到厭學的地步。我們跟其父母溝通時,他們根本就不認為這是個問題,還希望孩子能去考重點初中,給孩子施加了很多壓力。我覺得早期教育必須要以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做支撐,家長如果對此沒有清醒的認識,一切努力都是徒勞無益的!W數(shù)學老師廖敏
如何進行早期教育是關(guān)鍵?
有學生家長告訴記者:“我覺得主要還是教材編排的問題。上小學一年級時,都是些極其簡單的20以內(nèi)的加減法,到了三年級,突然難度變大了,對孩子的要求也多起來。有時候孩子拿著個問題問我,我竟然也回答不上來。教材幾經(jīng)更改,變得越來越難了,跟我們那時候上的課程簡直是天壤之別,我們的孩子壓力太大了!”
從家長的焦慮中,我們可以看到“早期教育超前”的部分原因。但是在采訪過程中,老師們沒有回答“有沒有必要進行早期教育”這個問題,他們好像對此失去了興趣,因為教材改革已經(jīng)是一個不可更改的事實。[!--empirenews.page--]
當然,壓力的部分原因也來自于很多家長對現(xiàn)行小學教材的誤讀。比如,雖然在教材中出現(xiàn)了很多生字詞,但并不是每一個字都要求學生能寫出來,只是需要孩子明白那是什么意思。某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師告訴記者:“新教材的理念很好,只是在實施過程中遇到了現(xiàn)實的問題。家長以及部分教育者完全照搬教材,要求孩子學這學那,但沒有體會教材背后的東西,比如它對孩子學習能力的要求,良好學習習慣的要求,豐富生活經(jīng)驗的要求。此外,考試制度如果沒有跟上教材改革節(jié)拍,也讓很多人感覺無所適從。”
老師和家長無一例外地提到了教材,可以這么說,進行“早期教育”的部分原因是因為教材——孩子們必須面對和適應(yīng)的。那么,“教育要站在孩子一生的角度”就變得有點無力了。
所以,教育者,無論是小學老師還是幼兒園老師,都把目光集中到了“如何進行早期教育上”。某學校語文老師劉雪蓮說:“從二年級要求的寫一段話到三年級要求寫作文,孩子會經(jīng)歷一些落差。所以,我認為早期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只是家長要掌握一個度和教育內(nèi)容的選擇。不能照搬課本上的知識,而是讓孩子去學一些優(yōu)美的兒歌或唐詩,可以跟孩子共同讀一個故事,邊讀邊討論,在無形中提高孩子的感悟認知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興趣和習慣。在幼小銜接之時,可以買一些拼音讀物來學習,為上小學做準備!蹦硨嶒炐W科研室主任夏英老師說:“其實,那些知識豐富的孩子對于老師來講,是一個很好的課堂資源,他們思維活躍,會給其他孩子一些暗示,他們會活躍學習氣氛。我們老師和家長要做的是,如何激勵他們,讓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能夠持續(xù)下去,而不是在三年級就夭折了。”(稿源:《現(xiàn)代育兒周刊》)
相關(guān)推薦:
小升初試題、期中期末題、小學奧數(shù)題
盡在奧數(shù)網(wǎng)公眾號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移動設(shè)備訪問幼教網(wǎng),幼兒教育我們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